第134章 新粮种到了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4章 新粮种到了 (2 / 3)
        吴炳瑞在奏折中很直白地点出,顺天府需纳税的田亩应该是三十七万顷,但实际上顺天府需纳税的土地,大多被投献到勋贵和读书人家里,现在剩下了不到二十万顷!

        而按照大明的规矩,是按耕地面积收税的,也就是说不管顺天府还剩下多少耕地,都要收上去三十七万顷耕地的税,以至于这三十七万顷土地的税收,不得不集中到少数没有投献的农户身上,对此吴炳瑞采取的办法很直接,就是用尺子去量!

        原本做这样的事情,勋贵和那些读书人势必要闹的,可是朱由校这个小皇帝不按套路出牌,他竟然安排锦衣卫南镇抚司做了顺天府的衙役!

        也就是说吴炳瑞丈量土地的时候,身边永远站在锦衣卫的人,有这帮活阎王压阵,谁敢出来闹腾?

        何况英国公张维贤主动将自家投献的土地全部清退,安安心心的去做兵部尚书了,面对那些找他疏通的勋贵,也是一脸义正言辞!

        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你**去看看,万岁爷的皇庄都纳税了,你**有自己的免税田还不够,还要跟朝廷抢耕地,想死自己找凉快地方死去,别拉老子下水!

        也正是在这种明里暗里的压榨之下,吴炳瑞才顺利地完成了顺天府的土地丈量,竟然让顺天府的税田增加到了四十二万顷!

        要知道万历六年,张居正丈量全国土地,才弄出七百零一万顷,就这还比之前大明朝在册的田亩,多出来三百万顷!

        而李进忠去了一趟大同,竟然从代王府一脉手中弄出来五十万亩耕地,这还是给他们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土地的结果!

        由此可见大明不是没有耕地,而是耕地都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里,如果只是单纯的土地兼并其实也没什么,可偏偏这些人攥着海量的耕地却不纳税!

        反倒是那些拥有少量耕地的农户,承担了整个大明朝沉重的财政负担,这种情况下老百姓不造大明朝的反,那才是没天理的事情呢!

        所以朱由校无条件支持吴炳瑞的土地清理工作,同时严令东厂在南方寻找玉米、土豆、地瓜这样的丰产作物。

        在朱由校的构想中,以强权压着北方勋贵和读书人吐出自己多占的土地,再广泛种植高产作物,彻底解决北方缺粮的危机。到了那时候北方就是大明朝的新粮仓,并且能够借助北方粮食的供应,让大明的军队,向着更远的地方进发!

        朱由校一想这些便神游天外了,那老汉不知道眼前这位少年公子怎么了,直勾勾看着自家的田地不说话,难不成是看上了自己家的地?

        就在老汉心中忐忑的时候,朱由校忽然看着他问道:“如果一亩地能产十石粮食会怎么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