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诸多英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诸多英杰
        相比于榆林井岳秀的小打小闹,盘踞河南洛阳的吴子玉第三师才是徐树铮的心腹之患。

        井岳秀向陕西军政府提交的报告也不过是编练一个步兵旅,共计两个步兵团六个步兵营而已。guonei无论是南北两方,军队的编制都是参照当年的北洋新军,不外乎在细枝末节上有所变化而已。

        北洋新军编制的主要特征,就是每个班十四人的编制。每个步兵营下辖四个连,每连下辖三排九班,大约是六百五十九人左右。

        如此计算,榆林步兵旅的实力最多不过四千人左右,何况现在井岳秀手中真正拥有的兵力不过是还没有经过整编的一个步兵团二千人。

        吴子玉的第三师却完完全全是当年北洋第三镇演变下来的jing锐部队。第三师建制完整,训练有素,素来以jing锐善ZHAN闻名,声势一时无两。

        第三师的建制,下辖两个步兵旅四个步兵团,以及直辖的三营九连制pao兵团和骑兵团,再加上亦是三连制的辎重营和工兵营,总共二十个营左右,总兵力达到一万二千多人。

        徐树铮是皖系段祺瑞的心腹,而吴子玉却是直系曹锟的大将,直皖争斗如仇雠,如何能够和平相chu?

        只是现在刚好手上有着所谓参ZHAN军的徐树铮,正在皖系执掌中枢权柄正盛的时候,自然对会打仗有实力的秀才将军吴子玉嫉恨不已。

        从为人做事上来说,徐树铮确实是大才,但更是小人。袁世凯在世时十分器重蒋百里,甚至同意蒋百里建立了一个模范团。徐树铮jin ru中枢后,大肆排挤蒋百里,直至将其边缘化,甚至将蒋百里辛苦建立的模范团弃之不视,使得蒋百里提倡的新式guo防军设想成为泡影。

        而吴子玉却完全是另一种类型,或者说是一名孤傲的文人多于军人,所以被人成为秀才将军。只是这个称呼不是贬义,吴子玉真的是中过秀才之后,然后才弃笔投戎的。不积金钱、不出洋、不走租界,犹是书生本se才是吴子玉的个xing特点。

        这种孤傲的特xing也使陈安伤透了脑筋,吴子玉宁可du自顽强拼搏,也不愿意接受陈安的实质援助,甚至从兰州机器局GOU买的军火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直到后来军费日趋紧张,吴子玉才认真打起还未彻底完工的巩县兵工厂的主意。只是这个时候,巩县兵工厂还在皖系的手上。估计这也是直皖大ZHAN的一个缘由吧。

        同样打兵工厂主意的还有奉系的张雨亭,但是奉天机器局的改造却早已起步,就连专家都是从兰州机器局延请的,并且搞得有声有se。

        张雨亭不愧为胡子出身,心SI慎密、狐疑三分、意气豪shuang三种相互矛盾的xing格同时出现在这个即将成为东三省巡阅使的人身上。重感qing却又不糊涂,就是张雨亭最写实的描述。但是东北虎生下的儿子不一定是老虎的,也许是一只猫而已。张雨亭的儿子,显然是没有继承全部的品质,只将最后一种xing格传承了下来,结果最后只能lun为阶下囚了。

        吴子玉是秀才,张雨亭是胡子,执掌陕北镇守使的井岳秀就只能算是侠Ke了。无所顾忌,豪气盖天就是井岳秀的个xing了。这也是井岳秀一上任陕北镇守使,就直接派人请北方军冒充自己的手下帮助镇守各地这种傻事都会干出来的根源。

        本质为侠Ke的井岳秀,所用人选也是五花八门,都是当年一批DAO头舔血的好兄弟,来阶州联络的蒋世济就是一个大烟鬼,但是丝毫不影响井岳秀的重用。

        这些都是有了大师刘师培坐镇的北方大学一批所谓政策研究会的jing英,私下里辩论刻画的人物脸谱。这些志同道合的jing英,对guonei政治进行了深刻研究,居然在刘师培的影响下,重新举起了guo粹学派的大旗。

        guo粹学派的重新出现,立刻引起了负责qing报和舆论控制的qing报署注意。但是qing报署却出人意料的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打压,反而刻意纵容其发展。

        说起来十分好笑,这种qing况不过是guo粹学派对guonei军阀进行比较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有关。

        袁世凯大总统去世后,中guo的军阀势力只见愈来愈多,而不见愈来愈少。北有直系皖系奉系,南有川军滇军桂军粤军,其他的除了陈安这个边疆系,还有阎锡山等地方实力派,总之是一片混乱。

        但是guo粹学派仔细研究后,却惊讶地发现,北京政府是想干事而有心无力,广州政府是想革命而有心无力,真正在建设上有佳绩而又社会稳定的,竟然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阎老西的山西,一个就是陈安的甘疆蒙藏。

        也许是和人的xing格有关,这两个军阀的发展方向却是截然迥异的。阎锡山秉承了晋商的优liang传统,锱铢必较而又八面玲珑,所以擅长的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把戏,保守有余,进取不足,只能窝在一个小小的山西盆地。

        大气不足的阎锡山治理山西,更多的是靠累年积存和乡村自治,完全不同于东北胡子张雨亭的招财进宝和强势镇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