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9章 第一百九九章(捉虫) (2 / 8)
陈廷敬属于相对年轻的那一卦,从他来入手,还不是因为他是即将上任的户部尚书?
康熙瞪了他两眼,示意他老实点,他说道:“去岁,朕下令准许本国商人对外贸易,准许外来洋商前来港口贸易,不入朝贡之例,且一律对货按商船之长度征税。”
大清开放了对外贸易,其中的定制是内阁共同商议之下拟定的,按照商船长度征税简单粗暴,节省了大清的麻烦,还能提高外来洋商所带货物的“高价率”,大清官府只需要坐等着收税,就可以白捞一笔,抱着能赚就赚,不能赚也无所谓的心思,也难怪各国都积极派遣使者前来大清,恳请进京城面圣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大清对海上商业贸易的立法在朝中全面商定下来并得以实施,由此带来的是大量周边邻国与大清之间越来越亲密的贸易往来。
各地港口商船激增,仅仅从东瀛来往于大清的商船,就足有八十五艘。
除此以外,还有马尼拉和巴达维亚等以争相前来,但这些都是在港口,在官府的眼皮子底下与大清商人的贸易往来。
他们派遣的使臣同样没能有机会前来京城,因为京城这边接受外国使臣接见的朝贡时间还未到!
康熙开始教导胤礽,他对胤礽道:“因大清解除海禁,对外来商船一视同仁,而相较于更远一些的地方,大清商人更乐意与东瀛之类的邻国进行贸易。”
这是明摆着的,东瀛人深受汉之文化影响,懂得来大清的规矩,他们是大清朝贡体系中最为“乖顺”的一批附属国之一。而更远一些的红毛子们半点没有礼节,不懂规矩,可不得令人嫌弃上,其中就包括了屡次犯禁的荷兰人。
康熙道:“朕对荷兰人并无好感。朕十四岁时候,便是他们违例从福建入贡,甚至还曾与当地勾结走私!”
至于康熙为何知道荷兰人在广州走私,这还要归功于葡萄牙人的告发,说来也好笑,荷兰与葡萄牙之间,曾为了在大清澳门贸易而互为仇敌,结果大清闭关锁国,把他们全都给推去了门外,谁都讨不到好。
康熙告诉胤礽:这些来自荷兰的红毛子一直都在追寻与大清进行所谓的‘自由贸易’,异想天开想要在大清拥有贸易据点。以往八年前来朝贡一回的规矩他们不遵守,在大清开放海禁后又巴巴地求上来,哼!
提起接见使臣,康熙不以为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