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9、第一百三九章 (5 / 8)
户部管全国的账,朝廷财政拨款都靠他们来核算,任何一个其他部需要补款,也是他们负责。
胤礽让陈梦球将他目前研究出来的粮食增产先呈上来了一部分,目前虽然没有研究出来更好的良种,但天然化肥的配方则研制出来了三种。
其原材料除去鸟粪、畜粪、鱼骨外,还有果皮、植物等。
然后胤礽上奏康熙,申请将已经验证有效的天然化肥投入生产,尽早用以种植粮食。
他还提到:“大清的百姓家中有人,手里却没有多少土地,要想要粮食收成好,让朝廷收到更多的粮税,最好的方法是将之前的按照家中人头收税,改变为按照土地收税,也就是所谓的摊丁入亩。”
这样地多的人多纳税,地少的人少纳税,地少的百姓再也不用因为“人头税”而不敢生孩子,大清人口又将迎来一大波增长。
胤礽将诸多好处都在奏折上提到,这显然也是个好办法,但是这个方法的前提,必须得是盛世繁荣,国库有钱,唯有盛世之下,才会有赋税减少的情况。
从原先的按照登记在册的户籍人口纳税,变成按照土地纳税,那得丈量全国土地,得重新统计,需要大量的会丈量、计算土地的人才,工作量大到一旦提出来,户部的两位尚书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程度。
康熙揉了揉眉心,看胤礽写的奏折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折磨,因为他总能想到方方便便的解决办法,并且每一项都具有实际操作价值,可偏偏冒进而无顾忌,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从未想过会面临什么样的麻烦,又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麻烦。
康熙将胤礽的奏折压下了,召他过来,语重心长地劝他:“‘治国如烹小鲜’,保成所提之事,一时半会儿没有个准备,就显得冒进而失了分寸。”
胤礽眼睛一亮:“那若是现在做准备呢?”
“早一点准备,就能早一点达到目标,汗阿玛,越是留着不做,日后隐患才会越大,户部若是缺人,不如多招一些精通此道之士来做准备呢?”
康熙深思起来:保成所提之事,若在盛世推行,当可为之。
“别以为朕不知道你想要做的是什么,”康熙暗含警告:“你若是又忘记了道德经中的话,不如将它去抄上一百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