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第四节 粪土重于万户侯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第四节 粪土重于万户侯 (3 / 5)
        “今年春耕的粪肥是从城里买的,不过那种粪肥是他们晒干以后往出卖。晒干的粪便,也能用,但是肥力不如发酵的粪。今后咱们村里可以自己来发酵粪肥。”乐正绫说,“为何要发酵粪肥?因为粪如果直接浇到土里,是会伤苗的。而如果晒干,或者露天来成肥的话,有一个问题:粪会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一股氨气。那股氨气如果有东西盖着它,它走不出去,还会沉降到肥里,回到肥中,不会把营养散走。但是它如果飘走了,粪里的营养也就散走了。肥料美田的用场就大打折扣。而且还有一件事,就是在沤肥的时候,太阳如果直接照到肥上,就容易起火。万一起火了,火也会把肥里的营养烧走,肥也不堪用。现在大部分卖粪的都不通此法,因而粪的力量也不能完全施展出来。所以说,粪肥最好使的,还是咱们自己沤肥,将肥堆到一块,在上面覆上膜或者土,那样有效果。”

        农民们听了她这么长一段对粪的演说,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她说的“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所言非虚——肥料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绫自己也深知这一点。教员的名句“粪土当年万户侯”,倘若换一个角度,反倒是对万户侯们的一个过高的评价。毕竟历史上大部分的将相王侯,不像粪土那样,对农事特别重要,能够养饱大部分人的肚子。粪土是养人的,有的王侯将相不亲自下场吃人就已经算是仁慈至矣了。

        在没有化学肥料的时期,要使农业增产,只能是从农业制度、优种良种、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和有机肥料这五点上下功夫。农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不惜从美洲进口天文数字级别的兽骨,其作用就是磨成骨粉在乡村提供肥料。利用有机肥则是中国农业的传统,只不过中国第一次使用发酵粪便作为肥料的年代极为晚近,第一次发酵粪肥的实验要等到1930年代才在湖南发生。

        讲授了代田法和发酵肥料的技术后,天也昏了下来。乐正绫回到公益院,刚好遇上饭点。

        “有什么好吃的?小朋友?”她笑问住在院里的小孩。

        小男孩见了身边坐着夫人,心中有点羞怯,不敢乱说话,将头看向和他待一块的奶奶。

        “夫人,是粟、虾、笋、蛋。”一边同样陪着孩子在这边养老的奶奶替他说,“都是好食的。”

        “我刚尝过一口,盐也加过了,适咸。还有奶。”天依道,“营养很不错,可以养身体。”

        “真好。”乐正绫说,“老人家,你们搬进来,睡得舒服么?”

        “睡得舒服。晚上有柴烧着,床暖着,就算薄衾也舒服。”老人答曰。

        “那老夫人可以请别的老姐妹也来住住看,带带孙子孙女。夏日的时候还能纳凉呢。”

        “她们不爱来,说还是家里好。”那老妪呵呵地答着。

        阿绫对此不急。这个院正常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只要它能运行下去,就不愁没人过来。它现在的样子其实已经超出她和天依的预期了,有十来个小朋友在这里,还有四个看孩子的老人。如果过了一个月、两个月,这个规模维持下去,这个制度在村里就算生了根了。

        缪叔则不多讲话,大口大口地喝起虾粥来。他下午干活时也出了力,现在饿得慌。这抚养老人和小孩的院子,给弱者少者提供的饮食倒是比赵府为下人提供的吃食还丰富一些。他抓住这个和老头小孩享受同等待遇的时间,将碗里的粥扒尽了,吃了切起来的半个鸡蛋,奶也一饮而空。

        吃足喝足,付了折算的饭钱,躺在公益院的暖炕上,天依竟有一种别样的安逸之感——比在从骠侯府里还安逸。毕竟现在自己落足的地面上,附近就睡着十来个小娃娃和老者,而且这院也算有一半是经由她们的手完成的。在赵府,除了每天要应付一些杂七杂八乱七八糟的社交以外,她们还处在城市的包围之中。古代的帝王营建都邑,虽然喜欢被平民和勋贵包围着,但这种包围在顺时是种防卫,在不顺时可就说不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