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八章 不喜欢作诗的诗人 (上) (3 / 9)
下午的时候,进城的人多,出城的人少,所以马车一路行来,畅通无阻。沿途中,兄弟三个难免聊起在最近一段时间,各自在长安的见闻,都是好生感慨。
原来,毕构请求朝廷禁止卖官鬻爵,却因此被贬谪到柳州的事情,在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府,也传得沸沸扬扬。虽然有极个别家资百万,背景深厚的纨绔,为毕构被驱逐出朝堂而兴高采烈。但是,其他大多数学子,却都私下里为毕构的下场愤愤不平。
原因无他,从大唐开国之初就逐渐确立并完善的科举制和学府制甄选人才,虽然有许多缺陷。然而,却让大多数人感觉到公平。也让那些出身于小门小户的学子,看到了通过努力学习和个人才华打破藩篱的希望。
而最近几年才横空出世的卖官鬻爵,却打破了大伙梦想中的公平。非但堵死了小门小户出身者上升的通道。同时也让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所传授的学问,统统成了摆设!
试问,如果花钱就能买官,然后再花钱就能优先候补的话。长安城内的几大学府,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特别是四门学,这个专取五到七品官员子弟及少量“庶人中俊士”的学堂,里边学子们当中,能够有几人的长辈,能一下子拿出上千吊钱财来为他们铺路?既然学了也没用,他们学得好,学得坏,还有什么意义?
“奸佞当道,必损国运!原本以为,武后退位,朝政会迅速恢复清明,谁料想,到头来,竟然是这般模样!”
“可叹那塞上健儿,还在为大唐舍死忘生。结果,他们血战十年,比不上别人千金一掷!”
……
王之涣和王翰,都是刚刚年及弱冠,按周岁算,还都不满二十。因此虽然才华横溢,却个个带着几分愤青倾向。说着,说着,声调就有些失去了控制。
反倒是张潜,一则年龄比二人都略大,二来多少知道一些历史的走向。怕二人祸从口出,不停地出言开解,劝二人目光且放长远。不要因为眼前一点点浮云,就丧失了对朝廷,对未来的信心。
王之涣和王翰两个,明白他是出自一番好意。抨击了一番时政之后,情绪也就慢慢稳定了下来。三人默契地转换话题,开始谈一些风花雪月,倒也其乐融融。
原因也很简单,最近长安城内最令人津津乐道的风花雪月之事,便是张九龄和琴律大家两人双剑合璧,在酒楼痛打前来闹事的突骑施小王子遮奴。
当事的一方,跟大家是熟人,另外一方则是异族。不用考虑,大家就知道该站在哪一边。
而冲突结果,也着实大快人心。据说,当日遮奴连同他的四名随从,被割碎了衣服,直接从二楼丢在了长街上,光着溜溜地跑了半里多远,才发现各自后背上,居然还用毛笔给写了一个“贱”字。(遮奴,突骑施可汗的第二子。唐怀德郡王之弟,勾结默啜杀兄自立,随后被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