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方案确定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3 方案确定 (3 / 5)
        第一次讨论会结束之后,每个人都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可以继续考虑。如果这过程中有新想法,新建议也可以提出。而在一周之后讨论会再度进行的时候,队里意见已经比较集中。所有十三种方案虽然不会有哪一个会被完全采纳,但是大家仍然会选择其中一个是自己最为倾向的,然后再在这一基础上面增改删减。

        两个方案脱颖而出。一个是戚玥所做的设计系统,采用的是整体模板部分协调方式。不过她的部分协调也不是所有系统全部打散,而是提供有限几个接口,将增补部分分成三个组别,每个组别做小的内部统一。

        直观点说就是1+3的方式。

        另外一个系统是由一名来自上院机甲组装系的新生所提出的。其方案虽然是属于第三种化整为零,却并不是真正的零散。

        事实上他和戚玥的想法上多有类似。那就是部分的整体化。这名新生的方案做的非常用心,他整理出了这种比赛机甲内部几个重要系统,并做了归类,将其分为四大类,然后每个类别里的系统做内部统一,再通过接口方式连接外部扩充组件。用数字来表示就是4+4的方式。

        即便是戚玥看到了他的设计,也不禁赞叹。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经过麦兜的可行性分析,他的许多想法并没有考虑到比赛时间和队员能力的限制,所以基本不可能在比赛中实现。

        其实在刚招新完不久,这名叫做小纯的新生就引起了戚玥他们的注意。他虽然是大学新鲜人,按说并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机甲学习,但是其机甲的结构知识却非常丰富。讲起内部各种系统分布,以及主流型号,发展方向等来头头是道。

        然而他的实际动手能力较为欠缺,即便是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恐怕也没办法达到上场参加机甲比赛的标准。

        而且小纯对于机械和机甲系统的内部理论也了解较为粗糙。经过了解,戚玥才意识到,小纯是一名狂热的机甲爱好者,从初中开始便关注着机甲的发展,积极参加所有机甲相关活动。

        同时,他也是一名背数据狂。知识他背的不是理论数据,而是各个系统的数据指标。所以他其实更适合做整体设计和系统选择,因为他的大脑就好像一台存储设备,对所有现行系统的标准都了如指掌。但是具体到理论实践和系统内部的改造组装,就不行了。

        戚玥对他还是有些期待,因为他对机甲足够热情,而且记忆力极好。之前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可能是因为条件不够。如果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和适应,他应该就能达到比赛标准了。

        最终的方案主要整合了戚玥和小纯的设计,并参考了部分其他方案中的优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