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8、收获 (2 / 2)
刘文青家里的库房与其说是仓库,不如称之为储藏间,是一间专门的茅草房,大概有五六十个见方。里面的东西杂七杂八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什么粮食了,农具了,菜种了,堆得满屋都是。
刘文青想,看来得找个时间把这间房也好好的整理整理,东西放的乱七八糟的,找起来麻烦不说,也不能充分利用房间的资源,在有限的地方放上最多的东西才是上策。
虽然这段时间辛苦,但是在饮食上刘文青一点也没放松,劳动强度这么大,不弄点好吃的,身体哪里能受得住,吃的消呢。反正,她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打理家人的三餐。使得生活水平急速提升,刘家几个人只是晒得黑了些,精神方面都还很好。
弄得在地里干活的几人,都期盼着每一餐的到来,可见刘文青的厨艺水平也是渐渐攀升的。父亲哥哥都夸刘文青有天分,有一双巧手,同样的食材做出来的东西,比别人家的更加美味。
麦子都收完,下一季就是种稻子了,种稻子前要先育秧,然后把秧苗插在平整好的水田里,才能算是完工。
可育秧需要水啊,于是各家各户都各展神通,有的用扁担挑水,有的从河边挖一条沟渠通到田里。挖水渠的都是一些离河不远的田地,离得远的可就没这个待遇了,就得靠人工挑水,想偷懒都不行,除非是不想吃饭了。
就刘文青家后那条围绕整个刘家村的小河,这时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家家户户都靠它,可以说是刘家村的母亲河。与大江大河相比,它非常渺小,可是却哺育了刘家村和周围几个村庄的上千口人。
刘文青空间里的稻种,都是之前收获稻米的时候留下的。没用完,她就取出来和家里的对调换了,至于比不比家里的好,她也没底,也许只是心里作用吧,一直觉得空间里的东西比外面的好。不管怎么说,总归做了有希望,不做就没希望,任谁都知道该怎么选择的。
结果秧苗确实长的比别家的好,密密麻麻的,碧绿的一片,感觉生命力很是旺盛,看来刘文青是做对了。秧苗的品质可是能决定将来的收获的。好多邻居对她家的秧苗眼馋得紧,纷纷表示,要是有秧苗多的话,一定要想着点他们,匀点给她们。
一大早刘文青就起床烧早饭,洗衣服,今天家里要起秧苗去插秧,八亩地费了几天功夫都平整好了,也施了肥,把秧苗插到田里去整个农忙就过去了,其它的都是零零碎碎的事情,下工回来就可以解决,不要特意请假在家做的。
经过这段时间锻炼,刘文青才明白,为什么之前好多人家羡慕二伯家,以前还摸不着头脑,没那个概念,现在总算搞明白了。
村里有牛的就两三家,家里的活忙完后,牛就闲下来了,这时候村民就可以,以几文钱的价格去租借它,算算一头牛一天能耕一亩地,村里总共有多少田地,除了舍不得花钱,自己累死累活做的,分个三分之一,得到的钱数也是很客观的。受到羡慕也是理所当然了。
有村民经过刘家三房小院的时候,提醒道:“小三,你家来客人了。”边走还边说,姻亲关系好,就是让人羡慕。不像咱,婆娘娘家没人,自己就得苦哈哈地到地里忙活,整天累的跟死狗一样的。
刘文青听到这话就明白,有人来家帮忙插秧了,就是不知道是谁。这时候的亲戚关系大都很紧密,毕竟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是忠厚实诚的。带来的好处,就是你帮我我帮你的,大家拧成一股绳。遇到事同仇敌忾,不会让人觉得好欺负。条件允许人家都会尽量多生几个,将来相互之间好帮衬帮衬。
是谁呢,爹这边就这么些人,只能是娘那边的亲戚了,至重生以来,她还没见过姥姥她们上门呢,在前身的印象里,姥姥家的人除了舅妈,其余的都很不错,对娘很是照顾。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