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七章 青英 (2 / 4)
这位刘岱,是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齐王刘肥的后人,绝对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他的生父刘舆虽然只做到了山阳太守的位置,可是伯父刘宠曾经官至太尉,是正经的三公。因为刘宠无后,刘岱自小作为继子被刘太尉抚养长大,纵览儒家经典,说起治国理政头头是道。自桓灵以来,常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年纪轻轻就做到了侍御史的高位,前途不可限量。
他的另一层身份,则是曹操组建的救国青年组织“青梅会”的最早成员之一。这些有志青年大都出身名门,忧国忧民,以青梅煮酒为掩盖,尝尝聚在一起议论国事,谋划大计。
“公山(刘岱,字公山),你不要激动,这可是大事,要从长计议。”袁绍作为青梅会的盟主,耐心安抚这位发小,让他不要太激动。
“本初,还要计议什么!陆府君天下名士,眼看就要被十常侍砍头了!阉竖乱国,你晚一分,天下就要烂一块!这封上书你等得,天下等不得!!只要署上你袁氏的大名,天下何人不云集响应?怎么,堂堂袁氏后人,莫非是怕了?”
刘岱将一支蘸满了墨汁的毛笔递到袁绍面前,催促他联署。
袁绍并没有急着接过毛笔,而是又端详起了这份谏书。
“公山,你想想,就算你出身名门,身为汉室宗亲,可毕竟只是一个侍御史,手中无权,这份上书最后也不过会送到张让、赵忠的案前,有什么用啊?”
袁绍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陆康一案,是天子定了调子的,“大不敬”三个字是就是天子亲口说的,又怎么会因为一个侍御史的上书而更改?
更何况,刘宏忙着修炼仙道,朝中政事一应交由张让等十常侍办理,坊间“政事不入南宫墙”的说法,就是在讽刺这种情况。
眼下刘岱这封上书,除了劝谏天子释放陆康,还无处不在抨击十常侍和一干贪官污吏,无异于跪在县衙告县官,不仅起不到作用,还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说到底还是怕了!怎么,你袁家世受汉禄,这个时候想当缩头乌龟?除了你之外,我已经联系了诸位经学大儒、博士、太学生联名会签,到时候天下士子共上此书,天子怎么会不重视?那十常侍无非阉宦之辈,难道还能与天下士族为敌吗?!!!你袁家自诩士族之首,就该担起这份大任!”
按例,像这样的**,谁签头名谁负总责。
事成,千古流芳,失败,砍头流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