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定器有芒不堪用 (4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六章:定器有芒不堪用 (4 / 4)
        乾隆皇帝对瓷器非常喜爱,咏瓷器的诗就有两百首,其中咏定窑的诗就有三十多首,可见他是多么喜欢定窑。

        陈松检查了下大盌口沿位置包裹着的铜扣,发现铜的氧化不够,年份不算很老,有些可惜道:“这铜边是后嵌的,不然就完美了。”

        “上千年的时间,再好的铜都氧化脱落,这瓷体能完好无损流传到现在,已经很好了。”

        王会长沉吟了下,道:“‘定器有芒不堪用’,不然也不会嵌边。”

        “也是,覆烧的都是这样。”

        陈松将定窑划花八棱大盌放回桌面。

        瓷器一般都是正烧,足在下,口在上,到了北宋中期,定窑突然覆烧了,就是将器皿扣过来烧,这种新工艺虽然让足部的地方满釉,但是口变成了涩圈,没釉,就需要镶口才能使用。

        覆烧有一个好处,就是提高了产量,比如碗都是扣着,一个扣一个,可以减少体积,提高产量,涩口在北宋中期以后开始流行,从宫廷一直流行到民间,影响到南宋时期的其他窑口,比如景德镇的影青瓷,也出现大量涩口。

        在当时,给涩口镶口形成了一种时髦,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给瓷器镶一个铜口、银口或金口。

        后来发现在清洗当中镶口位置不太容易被洗干净,被认为是缺陷,所以定窑在覆烧一段时间后,尤其北宋晚期到南宋这一段时期后,它逐渐又恢复到正烧了。

        王会长有些不忿道:“定窑颜色那么白,雕花工艺又那么好,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排在最后。”

        五大名窑中,定窑与其他四窑的颜色完全不同,就它是白瓷,那四个都是青瓷。

        古代烧造白瓷比烧造青瓷难度高,白瓷提纯的过程,今天已经不是问题了,但在一千年前,是极大的问题,工匠想尽办法去除杂质,让它呈现真正的白色。

        其他四大名窑都以釉色作为表现形式,只有定窑是以纹饰作为表现形式,那四大名窑里,除了极个别的以外,都不动雕工,汝窑和钧窑有个别的一两件有过雕工,但都不成功,雕的是什么都看不清楚。直接原因是因为定窑的釉面非常薄,而其他四窑的釉面非常厚,所以定窑可以用刀来雕刻,体现它的纹饰之美。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