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明代陨铁刀 (5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五章:明代陨铁刀 (5 / 6)
        “没错!”

        陆爷爷惊叹道:“刀身全部用陨铁锻造,并未采用夹钢,包钢和镶钢工艺,这完全就是不计材料的制作,这把刀最厉害的地方就是锻造之人还采用百炼钢的技术来锻造陨铁,哪怕放现在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陈松明白地点点头。

        华夏传统的冶钢技术,主要以炒钢和灌钢为主,指的也是钢和铁的区别。

        普通的铁矿石只能生产出生铁,距离钢还有一定的距离,而古代钢主要是指铁和碳的合金,当然也会参杂有杂质,碳的含量不同,钢铁的性能也不同。

        简单说,就是含碳量低近乎于纯铁的是熟铁,不好用,很软,然后钢因碳的含量不同大体上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随着碳的含量变化,性能也不同;当碳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生铁,很脆,只能铸造不能锻造。

        西汉年间就已经开始使用炒钢这种技术,炒钢就是将生铁加热到一定的状态,随后像炒菜一样不停的搅拌,使碳被氧化成气体,制造出低碳钢或者熟铁。这项技术虽然起源甚早,但是用“炒”去形容这项技术,是明朝之后才有的。

        至于灌钢法,要比炒钢先进,产量也更高,早期炒钢技术要想清理出铁中的杂质,只能一炒到底,连同碳一起炒没,生产出熟铁。

        是在拥有熟铁和生铁的基础上,将生铁和熟铁放在有一起冶炼,生产出杂质相对少、性能相对稳定的钢材,自灌钢法产生一直到明代都一直在进步,具体的技术细节一直在变化。

        至于陨铁,完全是天外之物,不属于这两种范畴,无论材质还是稳定性也比这两则要好太多。

        包钢,是以相对软的钢材,比如低碳钢或者熟铁为骨架,锻造出刀的基本形状,再用一片高碳钢的薄片包裹住刀的一侧,锻打成刃,古人有时候为了追求高碳钢的纯度,会使用折叠锻打后的高碳钢。

        不过技术也有一些局限性,首先是很难出双刃,所以一般不拿来锻剑,另外,包钢是硬钢包软钢,打磨的时候如果磨过了头,将里面的软钢漏了出来,这刀可就废了,而且这种工艺相对复杂,生产率比较低下。

        夹钢就是以硬质的高碳钢为里,两面夹软钢,这种工艺优势在于可以制造出双刃剑,打磨也不需要小心,生产也相对简单。

        在刀刃性能相同的情况下,嵌钢的时间更短,更适合批量生产,而且可以随意锻造出双刃,也没有打磨时候的担忧,相比较夹钢而言,其耗费的高碳钢更少,更节约材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