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王大凡渔樵耕读四条屏 (3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二章:王大凡渔樵耕读四条屏 (3 / 7)
        陈松问道:“我能看下吗?”

        “可以啊!”

        中年人妇女将四块板子小心翼翼地放下,笑道:“你要看着喜欢也可以买走。”

        陈松点点头,俯身认真观看起来。

        老头子生平爱收藏,为了让陈松长大后能帮他搜罗天下奇珍异宝来抵药材的钱,更是从小就教陈松如何辨别古玩的真伪,对于瓷上作画之物,陈松并不陌生。

        这四块瓷板画都装有一个暗黑色的木质雕花边框,整体高度在一米二左右,宽度也有三十多四十厘米,看起来有些年份。

        上面所绘画的图案分别是渔樵耕读四业,即捕鱼的渔夫、砍柴的樵夫、耕田的农夫和读书的书生,这四业中以渔为首。

        “渔夫”是东汉严子陵,才高八斗,但一生不愿为官,多次拒绝曾经是同学的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的邀请,隐居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

        “樵夫”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班固《汉书》记载朱买臣原出身贫寒,以上山砍柴为生,热爱读书。妻子不堪贫穷改嫁他人,他仍自强不息,不断学习。后由严助推荐,当了汉武帝的中大夫、文学侍臣。

        “耕”所指的是舜耕历山的典故,舜耕历山的记载最早见于《墨子??尚贤下》: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相传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

        “读”所描述的是苏秦刺股埋头苦读的故事。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人,在齐国受业于鬼谷先生。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后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

        渔夫,樵夫,农夫与书生是农耕社会四个比较重要的职业,代表了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也是官宦用来表示退隐之后生活的象征,民俗画中常以渔樵耕读为题材,而很多古典家具也常常以渔樵耕读为雕刻图案寓意着生意红红火火。

        而这四条屏瓷板画烧制平整,胎釉精良雅洁,人物脸部刻画细腻,讲究明暗变化,晕染手法独特,立体感强,配色典雅,极富神韵。

        虽画工精细,设色绚丽,但陈松始终感觉有点不对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