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请借县志一阅 (3 / 3)
更何况贤侄确实有这方面的才华,不然我也不会上门相邀。今日在祠堂中,贤侄谈利算数信口拈来,口才便利心SI灵敏,叹为观止。
而且应付你叔父时,先you使他现丑,然后气定神闲的反击,也颇显手段,连当铺取利行qing都晓得,真是绝好的帮伙人选。本乡出了贤侄这等人物,我怎能错过?”
对王魁的诚意,方应物是相信的,这年头出门经商需要用到人手时,谁不拉几个同乡同族的人干?只有这样才可靠放心,这也是一个个地域xing商帮兴起的原因。
如果身chu嘉靖万历朝,方应物说不定就答应了,但现在不行。他shu读明史材料,自然知道一些社会发展进程。
几十年后商业风气兴起时,半儒半商算是个时尚的事儿,但是成化朝社会风气虽然已经开始松动,不过仍在嬗变过程中,远没有一百多年后那么开放。当下士子经商还是很非主liu的事qing,想做读书人就不要经商,会被鄙视和排斥的。
王魁以为方应物有赚不了钱的顾虑,解释商机道:“贤侄莫不是担心赚不了钱?且听我一言,我们淳安县虽然地chu偏僻,县境nei山陵密布,道LU不通,但是水liu也很多。这里地chu新安江上游,下游直通钱塘江到杭州府,距离不过三百里而已,行船极其便利,运货往来其实不难。
邻境徽州府那边都是贩运茶叶木材出境,获利甚丰,我们这里一样有茶叶和木材,难道不能效仿么?起码运到杭州府不成问题。”
对王魁的分析,方应物也是赞同的。虽然他对本县qing况不是很明白,毕竟上辈子研究明史更多的是宏观方面,不可能把所有地方志都看过,特别是淳安县这种不出名的小县。
但方应物听得出,王魁所言很有道理。山中有特产,同时与杭州府这种大都会之间水LU便利,这就是最大的商机所在了。
这王魁摆出了如此大的诚意,方应物眼见虚晃不开,只得如实答道:“实不相瞒,我yu效仿家父,走那功名之LU,所以王叔的好意只能心领了!如若将来功不成名不就,说不得还要指望王叔给几碗饭吃。”
王魁猜来猜去,就没猜到方应物打算去考功名,吃惊道:“贤侄意yu投身举业?”
见那王魁一副不能置信的表qing,方应物很是不shuang,心中的傲气又被触动了。这明摆着就是认为他不可能在这条道LU上出头,也太小瞧人了。便反问道:“怎么?王叔以为不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