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节 南下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节 南下 (1 / 2)
        在冯双礼等待邓名重返建昌的时候,建昌的气氛渐渐变得有些古怪。

        前些rì子得知邓名乔装打扮进城闹事,大部分人都表达了愤慨之qing——毕竟狄三喜是多年认识的老同僚,被打掉好几颗牙的凄惨样子很令人同qing。至于邓名孤身入城的胆se,虽然这些人心里也有点钦佩,不过既然这份勇气是针对自己,那钦佩程度就要大打折扣,更多的是引起敌意。不少人的论调就是:你和我们过不去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去和鞑子打啊。大明的宗室都是一个德行,对外寇懦弱无能,但是一沾自己人本事全来了。

        大家心里也明白这种类比有些牵强,不过看到狄三喜说话络,引发了同仇敌忾心理,这种说法得到广泛认同。当时他们并没有想到,仅仅一天以后,邓名就真的去与清兵交ZHAN了。

        当八百多清军覆灭的消息传来后,建昌的官兵震惊之余就开始议论纷纷,并把两件连续发生的以弱敌强事件联系起来。对于冯双礼的士兵来说,多年征ZHAN下来,清廷一直是他们心目中的大敌,尤其是那些二十岁上下的士兵,从他们懂事起就一直听别人讲鞑子是不共戴天的仇敌,那些为鞑子打头阵的绿营也是仇恨的目标:这些人忘记父母祖先,为虎作伥、丧尽天liang……

        可突然间,大家就要向不共戴天的仇敌投降了,把xing命交在他们手中,也要去学那些数典忘祖的绿营了。这当然会引起军心动摇,幸好士兵们也都明白,敌人实在是太强大了,强大到连天子都弃guo潜逃了,他们这些小兵投降也是不得已的事qing。

        即便是有了投降的念头,而且也没有人会站出来反对军官的命令,但士兵们心中视清军为大敌的观念一时还不会完全扭转,对他们而言,得知一支骄傲的清军——前来接受投降的敌人遭到覆灭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qing。不仅仅是士兵,军官们彼此间议论此事时,也明显地对邓名有了几分尊敬。

        至于建昌附近的屯兵,他们对冯双礼或狄三喜可没有什么忠诚可言。当chu狄三喜吹风要投降满清时,这些名为士兵实为农丁的人中的主liu想法就是随bo逐liu:他们没有组织、没有武装、没有将领统帅,不可能也没有胆量去和狄三喜手下的军队交ZHAN;其次,这些人的想法也和狄三喜差不多:天子都跑了,难道要我一个种地的去为大明社稷而死?

        虽然这些人绝不会效法文天祥,为皇上的社稷liu尽最后一滴血,但目前他们心里还是把清廷视为敌人,把自己看成大明人。邓名的胜利当然是大明的胜利,给建昌这里原本十分枯燥沉闷的生活带来了新鲜的谈资,兴奋的屯军们现在每天闲暇时就讨论这场发生在身边的ZHAN斗,每次讨论结束的时候,多半还会挖苦冯部官兵几句——屯兵现在的看法是:邓名到建昌来那天是手下留qing了,不然倡议投降的软骨头狄三喜以及他的手下也会和鞑子一个下场。

        对于军心浮动狄三喜也有所耳闻,现在他的chu境非常不好,心qing也很不愉快。

        建昌的守军要投降本来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意SI,而是从上到下都有此心,反对派不但人少而且也不坚定,有些人只是口头抗议但是没人想过武力抗拒。商议投降以来,建昌从未发生过一起liu血或自杀事件。本来应该做全军主心骨、顶梁柱的庆阳王不愿意背上叛徒的名声,那只好由狄三喜来出头背这个黑锅。

        正是因为投降派成为军中的多数,所以狄三喜掌权以来没有受到什么阻碍,由于他办事得力,雷厉风行地与吴三桂、李guo英取得联系,迅速商议好还算不错的投降条款,所以狄三喜的威望始终在稳步提高。看起来,等求仁得仁的冯双礼去běi激ng后,狄三喜接管军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qing。

        没想到的是,邓名跳出来横cha一杠,一下子把局势都搅乱了。首先,狄三喜的实干家、稳健派形象被摧毁了,现在冯部士兵和建昌屯兵议论邓名这个主角时,肯定要捎带上狄三喜和清军游击这两个配角。随着主角接连取胜,形象越来越英明神武,两个配角的形象就相应地不断往无能、窝囊、愚蠢方向zhui落。虽然清军游击遥遥领先,不过紧跟其后的狄三喜也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毕竟这场赛跑的区别只是第一、第二之分,而且还没法中途退赛。

        以前同僚对狄三喜不但Ke气,而且带着敬意,但现在这份敬意不见了。这两天狄三喜注意到三三两两的同僚常常背着自己嘀嘀咕咕,说话的几个人往往不是从容地高声交谈,而是一边说话一边斜眼看着远chu的自己,还用手挡着嘴的一侧,仿佛怕声音飘到自己这边来。等狄三喜走过去的时候,交谈的人立刻停止谈话,挤出不太自然的笑容,然后和自己东拉西扯。狄三喜心里的这个别扭啊,那真是没法儿提了。

        如果只是当一个白鼻头丑角也就罢了,可由于邓名的胜利,让沉寂多时的主ZHAN派又发出了声音,声音还不小,并且在底层获得了支持。那些早在狄三喜之前就提议投降的人,现在反倒一个个三缄其口,因为没人知道吴三桂会对这次伏击事件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投降这条LU已经不一定行得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