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兄弟 (5 / 7)
三者统一,朝廷就有了全部运转的资源。
但是这个制度有个问题,那就是建立在户的基础上。
只要有户,贫民富户承担的负担相同,这种不公平便导致了贫民的破产。
于是到了中唐,改行两税法,将财政收入的来源从“户”转向“田地”,从以人头计税改为以财产计税。
这个思路决定了后来的税费演进。
到了后来朱元璋立国之时,采用的财政方法便是两税法,不管是夏税还是秋粮,农税订的很低,三十税一。
然而明初有个特点,农税虽低,徭役很重。
毕竟政府的花销摆在那里,堤内损失堤外补,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开销总要有个出处。
农业税收低的同时就意味着农民的人身劳役很重。朱元璋晚年大搞水利设施,洪武二十七年八月派遣国子监生配合各地官员大搞水利建设,到次年十二月,共修筑塘堰四万余处,开河四千余条,堤岸四千余处。
这里面要消耗多少民力可想而知。
在古代,你要提高稳定农业产量,搞水利工程是最基本的事情。秦修都江堰、郑国渠,有兼并六国之力,宋三易回河,搞不好就掏空了河北腹心有亡国之忧。再烂一点,元朝九十多年没修过黄河,终于要修了,修出来莫道石人一只眼,把自己给折了进去。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力役,老百姓有两种选择。
一、老实服役,然后等着破家耽误生计。
二、躲开这些劳役,然后舒舒服服的搭顺风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