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画饼里的中国战巡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四、画饼里的中国战巡 (2 / 3)
        作为老牌的德国造船厂,伏尔铿造船厂一直与中国方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从北洋水师时代的“镇远”和“定远”两舰,在到现在作为民国海军主力的“海容”、“海筹”和“海琛”号都是出自于这家造船厂,而且林铄手上的沪东、可门和海门三大造船厂都有大量来自于这家船厂的德国工程师和技师。

        提尔皮茨的短视使德国海军的发展速度骤然放慢,但也使得伏尔铿造船厂能够腾出富余的船台承接两艘来自东方的大型军舰订单。

        在搬迁到汉堡之后,新的伏尔铿造船厂规模比原来位于斯德丁的老厂要大上一倍,与前几年繁忙的时期相比,伏尔铿造船厂如今在建的只有一艘主力舰,就是正在码头上进行舾装的大选帝候号战列舰。

        德国人为此甚至承担了120名中国中国学员在德国学习造船技术的所有费用。

        虽然林铄心里明白这两艘战巡也许永远也到不了中国,但对于选派留学生学习造船技术却十分热心,毕竟大型战舰的建造技术需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这些东西可不是随便就能学到手的。

        海军部派出了以造舰中将魏瀚和轮机少将陈兆锵为首的监造团队,不过真正的监造工作还得靠游锡城、常朝干等这一批在1907年由上海商船学校所派出的留学生们去完成。

        建造代号为重巡洋舰j和重巡洋舰k号的两艘战巡于1913年11月6ri开始铺设第一根龙骨,中国海军总司令李鼎新专程赴德国去参加了两艘的开工仪式,包括海因里希亲王、中国驻德国公使颜惠庆、德国海军计划处主任迪特里希中将、中国海军造舰中将魏瀚等都应邀参加了开工仪式,场面倒是很热闹,颇有中国特sè。

        “如果装备有340毫米主炮的大型战舰在战场上还能够抵近施放鱼雷的话,这艘军舰几乎没有生存的机会!”迪特里希在仪式结束后,顺便去船厂的设计部门去找施特莱彻,这位伏尔铿造船厂的总工程师如今在海军设计计划处也挂着职,军衔成了中校。船厂的设计室内,陈长龄正经着脸与陈兆锵争论着什么,一旁的施特莱彻倒是很赞赏陈长龄的观点。

        “哦,大家在争论些什么?”看到一位德国海军中将进来,几个中国人自觉地停止了争论,迪特里希笑着对施特莱彻说道。

        “是这样,中国人想取消舰艏和舰艉的鱼雷发shè管,认为其即破坏了舰体的结构强度又因为水下线形而影响着军舰的航速,我认为他们说得很有道理。”施特莱彻说道,德国战列巡洋舰设计时一艘都会在艏艉各安装两具水下鱼雷发shè管,但是现在各国鱼雷的最大shè程只有不到4000码,而大型军舰主炮的shè程早就超过了10000码,对于大型军舰来说,安装鱼雷发shè管实在是件多余而且无用的东西。

        “嗯!”迪特里希想了一会儿,这才慢慢说道,“很有道理,海军设计部门早就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您知道海军司令部里装满了头脑僵化又固执己见的老家伙,也许中国人的见解能让他们清醒。我这就回柏林,也许三艘德弗林格级现在修改图纸还来得急。”

        “这个想法是谁提出来的?”迪特里希转身看向那些来自中国的设计师们。

        “是我,将军!”一位年青人站了起来,不过他却穿着伏尔铿船厂的制服。

        “他叫游锡城,是我的助手,原来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不过他已经在伏你铿工作了五年。”施特莱彻介绍说。

        “你很优秀,也许您愿意到德国海军设计部门帮一段忙!”迪特里希拍着游锡城的肩膀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