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〇三回 荆山 (1 / 5)
荆山位于湖北西部,长约三百里,主峰聚龙山,海拔近两千米。
李商隐有首《荆山》诗,专说荆山的好处:“压河连华势孱颜,鸟没云归一望间。杨仆移关三百里,可能全是为荆山。”
杨仆移关是个典故,杨仆是汉武帝时期的楼船将军,家住关外,希望做个关内人,上书汉武帝请求东迁。诗中说,杨仆移关是为了荆山,是说荆山好。
荆山确实好,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但是也是兵家的险地,所以黄巢小心前行,虽然是几万人的队伍,却毫无人声,更显山静。
传善、传真、传能、传亮四个本来在队伍的前方,紧跟着黄巢。
传真和尚突然跑出来了队伍,抱住了一块大石,并大喊一声:“老天啊,赐我玉吧。”
其他三个和尚回头看,传真抱的这块大石上有三个大字:“抱玉岩”。
传能上去把传真扯了下来,说道:“六哥,不要丢人现眼了,这个石头是有故事的,不是抱了就有玉的。”
三个和尚拉拉扯扯才把传真拽开,传真依依不舍,嘟嘟囔囔道:“说不定真会有玉呢。不然为什么叫抱玉岩。”。
四个和尚小声说话。传能说:“六哥,我给你讲讲这个故事吧。先给你唱歌歌谣,歌曰:
卞和,抱璞,只合荆山坐。三朝不遇待如何?两足先遭祸。传国争符,伤身行贷,谁教献与他。切磋,琢磨,何以偷敲破。”
传能继续说:“东周时期,楚国人有人名叫卞和,在这荆山里发现了一块璞石,就献给了当时的楚王,说是里面有玉。两任的楚王,厉王和武王都不识璞玉,把卞和的双脚给砍掉,卞和就抱着这块石头哭,就叫做‘抱玉岩’。”
传真听了直跺脚,说道:“多亏你们拦住了我,不然我的的双脚不是也要没了。”
传能不理他,继续说道:“后来楚文王才认出来,把璞石切开。这玉有一道工序,前两道是切、磋,需要多个人来完成,后两道叫琢、磨,一个人就可以,所以‘切磋’要两个人以上,‘琢磨’一个人就可以。经过切磋琢磨,得到了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就叫做和氏璧。
“后来和氏璧辗转落到秦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用这块和氏璧做了一块大印,李斯用小篆刻了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和氏璧就做了传国玉玺,代代相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