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鼍龙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回 鼍龙 (1 / 4)
        唐朝时开始流传了一个“虎溪三笑”的故事:

        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代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

        陶渊明是儒家的,慧远是释家的,陆修静是道家的,所以“虎溪三笑”指的是三教合一,和谐相处。正如一首对联所说: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儒、释、道三教合一。三教讲论,从南朝梁武帝时开始,然一直至唐朝,儒、佛、道三教的这种“一致”、“合流”并不能掩饰彼此之间的排斥和斗争。谏迎佛骨就是其中比较集中的体现。

        ……

        佛骨被盗走,阿难、摩柯迦叶等人带领僧众来见如来。

        如来说:“你们的来意我已知道。一切随缘,得大自在。儒佛本就相通。儒曰‘无极’‘太极’,即佛所谓‘万法归一’‘一归于何处’;儒曰‘读书不如静坐’,即佛所谓‘不立文字,直指明心见性成佛’;儒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佛所谓‘真空绝相,事事无碍’。你们不要多说,也不要多动,当以三教合一为重,一切自有破解。”

        众僧无法,尽皆散去。

        ……

        韩愈一路上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历尽寒暑,到了潮州。

        潮州位于广东、福建交界之处,与中原地区隔着南岭山脉,在韩愈看来,那边就是化外之地。

        韩愈下车伊始,就积极投身于潮州的政务中去,奖劝农桑,兴办教育,大修水利,延选人才,传播中原先进文明,从而使当时的蛮荒之地潮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潮州人民感恩韩愈,潮州的山水、路堤、亭台,很多都为纪念韩愈而命名,比如韩江、韩山、昌黎路等。昌黎路后人因此赞道:“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韩愈整顿了潮州,但是有潮州有个最大的隐患他却没有办法,那就是鳄鱼为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