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二章 资料之(二) (1 / 6)
同时,他又是真情实意的。浮士德疾妄言,如孔子所言:“花言巧语,鲜矣仁“在浮士德看来,任何造作的非出自于内心的“花言巧语”都不过“秋风飒飒吹过落叶,既空洞无物,又索然味!”语言学家说:“语言是表现思想和感情的。浮士德认为真正动听的语言乃出自真情实意。因而,在悲剧第二部第三幕中,当美女海伦问他,她如何也能谈吐动听时,浮士德这样回答:
这挺简单,话语必须出自内心。
可见浮士德必是一个正直的人,他疾妄言.认为语言必须来自心底,真情诚意,才能打动人心。这反映在他的道德观上,便是正直诚意。
浮士德主张正大光明,真情诚意的同时,也认为我们需要“知足克己”。在悲剧第一部“书斋“篇中,他这样感叹道:
我太老啦,没法玩世不恭,又太年轻,不能无动于衷.世界究竟能给予我什么?要知足克己!克己知足!”
实际上,这里浮士德提出了人格面具与真实自我的矛盾,而所谓的“人格面具”(早期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他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其中他提出“人格面具”的含义)。即一个人在公开场合展现出来的人格方面,使人能够对外部世界作出恰当反应.以得到社会的认可,荣格认为,如果我们过分认可人格面具,会导致对真实自我的过分压抑、因此,从心理健康的意义上看,必须在人格面具和真实自我之间保持平衡。
“我”或“太老“或“太年轻”,都面对着世间的种种诱惑.而面对这诱惑,一方面是真实自我欲望的渴望,一方面又是人格面具下自我的约束。这时候,浮士德感叹道我们要“知足克己”。这种“知足克己”的精神实质便是一种“自律”精神。
浮士德的道德观贯彻了他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要求自律,真情诚意和正大光明。
五.浮士德的爱情观:美的冲动与爱的深沉
《大学>》中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
好好色。”.
爱美之心,乃人之天性。浮士德的爱情观中,便体现了这一.天性。他的爱情源于一种美的冲动。
在魔鬼靡非斯托带他到莱比锡奥厄尔巴赫地窖酒店时,当靡非斯托与众酒徒玩得兴高采烈时,他却觉得没意思,说“我可是想要走啦”,通观《浮士德》很容易发现,浮士德对俗世的名利喧哗等并没多少兴趣。而当他忽而在巫厨看到镜子里的海伦像时,他不禁如痴如醉,感叹道:
我瞧见什么?在这魔镜里,好一位天仙般的美女!爱神呀,把你的劲翼给我,让它挟我向她的仙宫飞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