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一章 《从荷马到莪相》 (6 / 7)
云起闻言哈哈大笑,还是顺从着楚依云走向教室,只是看着楚依云的侧脸,是止不住的戏谑。
“咦?小云起,你这怎么又多了几张A4纸啊?”
“我也不知道。”云起看着也不解。
拿过一摸,嗯?素锦A4纸?
她眼眸晶亮看向教室里的每个人,是他,是他!
但是还是没找到他。
心,却还是忍不住地砰砰直跳。
她忍不住快速往下阅览,迫切地想要知道那是什么。
题目有些奇怪,叫《从荷马到莪相》。
”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荷马与莪相的作品频繁出现,不少引用都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荷马的作品以庄重、明朗为特色,而莪相的作品大多显得沉郁、哀婉。从荷马到莪相,一方面代表维特情绪与观念的转变:他一步步由变化多端的快乐少年转变为为情所困的感伤主义代表,另一方面意味着绿蒂形象象征的流动,从荷马笔下的珀涅罗珀转变为莪相笔下的岛拉。本文选取了作品中与荷马、莪相相关的部分加以分析解读,希望由此一窥,探究《少年维特之烦恼》的魅力。
一、从荷马到莪相,维特精神世界的重构
在整部作品中,荷马被提及多次,这些对荷马的解读、引用、回溯代表着维特对绿蒂幻想世界的一次次构建、崩塌、重建直至牺牲自我的彻底摧毁。
作品中第一次提及荷马是维特五月十三日的书信,在他拒绝威廉寄书的书信中,维特这样解释道:“我不愿意在被指导,被鼓舞,被激励;我这颗心本身已够不平静的了。”他所唯一需要的是那些催眠他心灵的荷马诗歌,使他沸腾的血液冷静下来。荷马的第二次出现时,是一种维特抵御现实世界的精神陪伴。维特所在的瓦尔海姆,是一个被农房、场院和仓房围绕,相对封闭、接近于纯粹自然的地方,与此时提及的荷马古典诗作一同,构建维特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由此可见,遇见绿蒂之前,荷马的作品是维特崇尚自然,展现生命本真的精神依托。
在遇见绿蒂后,荷马的作品更成了维特精神世界的主要构成,歌德以荷马作品为切口,将维特的情感文本化又满含暗示。此时的维特已经坠入爱河,唯有荷马的诗歌能够表达他明亮的内心,在六月二十一日的书信中,他写道“我过着极其幸福的日子”②。他居住在瓦尔海姆,采摘豆荚,荷马,沉浸在对爱人的思念中,荷马带给他的是满怀欣喜的好时光。除此以外,荷马的诗歌还成了维特重建精神世界的避风港。在遭遇种种打击时,维特选择的都是在荷马的诗歌中寻求开阔的心境,以求自我救赎。当情敌阿尔伯特回来时,维特心情好转的原因在于阿尔伯特赠与了他袖珍版的《荷马选集》;仕途不顺,辞去公职的时候,选择的是“我一边从山上观赏落日,一边读我的荷马”。荷马的诗歌与维特的心境处于同轨变换的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荷马的诗歌是维特与绿蒂情感萌发前期的重要线索,是那段明亮热情的爱恋的集中表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