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二章 (3 / 4)
        沈麟听赵和这么说明白了,赶紧回答道:“公子可是问自生火铳?这个小人会的,当年恩师赵士祯去世前将所有图纸给了小人,不过当年家中被抄,这些图纸都没有了,但是小人都记在脑海中,只要公子给小人工具,马上就会为公子制造出来!”

        赵和听沈麟说会制造大喜,图纸不是问题,赵和估计那个赵士祯既然当官,工部中肯定留有存档,但是这个人才就难得了。

        “好,你说需要什么工具,本公子马上让人去弄!”

        赵和的算盘很简单,现在距离二十日还有半个月时间,只好这期间弄上十几二十柄火枪,到时候就算不能改变战争进程,最起码能保证自己的小命安全。

        沈麟听赵和这么说,回答道:“公子,小人需要上好铁匠十人,木工五人,还需要钻床一架,磨床一架,熟练的工人二十名!”

        赵和听沈麟这么说可犯了难,军中铁匠木工有的是,可是这个钻床是什么鬼,难道明代已经先进到开始大规模使用机床了?

        赵和估计的一点也不错,明代的兵工厂极其先进,除了动力源还是畜力外,已经开始大批使用各式机床。赵士祯当年研究的自生火铳,就是使用钻床将一米二的铁条钻成枪身,这种工艺已经远远超过了西方,当时西方的火枪枪管还都是铁皮卷制锻打,强度上远远不及明朝。

        明朝的这种一体成型工艺好处很多,枪管强度好、口径小、精度高,但就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难以批量制造。这也就造成了自生火铳产量极低,南都龙潭兵工厂每年只能做出一百杆自生火铳,所以这种精锐武器都装备了京营,边军手中一杆都没有。

        赵和严重低估了古代火器的生产难度,他以为燧发枪不就是大号呲花吗?后世一个乡镇作坊都能做,老子二十一世纪研究生都念了,还做不出这种古代呲花?然而事实是,赵和真做不出来。

        虽然明代火枪科技含量远远不能与后世武器相比,但这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朝廷上下都知道这种自生火铳好用,威力强大,为何不开足马力生产呢?无非是国力不允许。这就像晚清时李鸿章去西方引进武器,当看到马克沁机枪时,虽然军火商推荐这种武器很好,但李鸿章却没有采购,原因很简单,大清朝的兵工厂开工一年,生产的子弹也不够几挺机枪用的,所以还是采购那些栓动步枪来的实在些。

        赵和听沈麟将生产工艺说了一遍,知道在辽东这里绝对是不能生产了,看来只有回到北都了。想到这赵和十分失落,低头不再说话,这可吓坏了沈麟父子。

        他们父子害怕赵和不满意在让他们重回前锋营,那里可远比中军危险的多。所以沈老头跪地恳求道:“赵公子,虽然在辽东不能生产,但回到宣府就可以,我儿子可以为您制造工具!”

        赵和知道这父子什么意思,抬头笑道:“你们放心,看在沈月的面子上本公子也会救你们出苦海!老齐啊!”

        赵和对身边的老齐说道:“在你的马夫营里补一个名额,让沈麟跟着他父亲伺候本公子!”

        老齐这一路上被赵和收拾怕了,赶紧点头答应:“请赵公子放心,小人知道怎么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