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零四章 (2 / 4)
赵和知道刘招孙他们只有一千多人,还是来到盖州这种后方运粮食,大兴土木建这种半永久工事,确实有些兴师动众。
赵和没当过兵不知道军中规矩,刘招孙听赵和这么说却解释道:“贤弟,话可不能这么说,军中规定大军出行,必须要在两个时辰内建成土城,就是只停留一晚也要如此!”
俗话说得好,兵之大事不可不察也!军队是国家统治阶级维护权威的工具,自然需要令行禁止。特别是川军这些精锐边军,不要说在冰天雪地中建一座简易工事,就是让你遇山开路过水搭桥也要无条件完成。
赵和对军事一窍不通,在他印象中这些古代军队如同一窝蜂一样,打架一拥而上,碰到硬仗就一泻千里,其实赵和完全对古代军队误解了。万历末年时期的明军战斗力绝对不次于开国时期,试想如果都是赵和想像的的那样,如何能与百万流寇作战呢?一支军队只要编制尚存战斗力还在,就要时刻防备被敌人偷袭,就算在大后方也一样。所以那怕是主要住一晚上,也要就地取材建立完备的防御工事。
赵和听刘招孙的解说感觉津津有味,心想以后有机会一定多多请教这个广东佬,毕竟崇祯乱世就在不远的未来,自己将来不可避免的要碰到军队,所以现在还是多学一些有好处。
川军这处临时军营不太大,毕竟这次他们一共才来了一千人,在加上些赶车的民夫也不过一千五百人,所以赵和在刘招孙的带领下很快就看完了整个军营。
参观完毕后刘招孙带着赵和来到食堂,当然不是军中那种大锅饭食堂,而是刘招孙自己的小食堂。刘招孙是广东人,虽然常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对吃这方面没什么讲究,但还是从老家找来两个厨子,为的就是闲暇时能好好品尝一下美食。
今天为赵和准备的正是广东特色肠粉,这东西赵和以前吃粤式早茶的吃过,到了这个时代还是第一次吃。明代很多调料食材与后世差不多,这些早点做的也与后世有七八分相识,与赵和喜欢吃的蟹黄汤包真是一时瑜亮。
刘招孙看赵和十分喜欢自己的家乡小吃,也十分高兴,看着赵和吃的差不多了,才问道:“赵贤弟,一会儿吃完饭了是不是陪哥哥去趟码头?”
赵和一边塞着肠粉,一边问道:“去码头干什么?”
“贤弟忘了昨晚答应哥哥,说要帮忙解决粮食的问题!”
赵和听刘招孙这么说才想起来,原来自己昨晚上答应过,帮他们川军解决粮食问题。这些事情对户部出身的赵和不算什么难事,所以打包票说道:“原来是这件事,请刘大哥放心,这件事包在小弟身上!”
看赵和答应的痛快,刘招孙十分高兴,等赵和吃饭后,二人带着十名护军,骑了两匹马重新来到盖州城外的码头,来找户部派在这里主管运粮的小官,张典吏。
码头上现在还是一片繁忙,昨天赵和走了,但上百条船的货物可不会一天就卸完,所以未来的半个月这里都会如此繁忙。
刘招孙是轻车熟路,带着赵和直接来到码头外面的一片木头房子,这里就是张典吏的办公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