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可惜不能说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九章 可惜不能说 (2 / 2)
        魏忠贤是东林党的死敌,如果赵和这种小虾米落在阉党的手中,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更何况魏忠贤只风光了三年,接下来就是风雨飘摇的崇祯朝。

        崇祯这个皇帝节俭有余,处理朝政的能力也不错,但最为关键的是这家伙是个小心眼。一个好领导除了具备用人识人的能力外,还要有博大的胸怀,而崇祯皇帝恰巧缺少的就是这个。

        崇祯在十七年间,换了五十多个首辅。平均四个月一个,这种换总理的速度都要赶上后世面条国了,这种体制下还想国泰民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赵和这两个月在家闲着没事,经过分析发现,如果自己想要在未来的朝政上有所发展,必须要在这几年政治相对平稳的时候去北都。如果等万历皇帝死了,朝中政局飘荡,自己一个小虾米根本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赵和不知道万历皇帝什么时候死,也不关心他死后有多大影响,但赵和关心的是三大饷的征收。

        作为财经系的高材生,赵和怎能不知道促使明朝灭亡的三大饷?其中最为重要的辽饷。。就要在明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六年的九月,开始征收了。

        辽饷顾名思义,为的就是辽东战事而征收的临时税款,可辽东战事久拖不决,所以辽饷也就成了定制,需要年年征收。

        辽饷一年要征收白银二百多万两,按照明朝全部耕地面积七亿亩来算,每亩土地权加三厘五毫,按照现在一石大米一两银子的官价,也就相当于三两大米的价钱。

        可是朝廷的初衷是好的,但朝中那些大臣忘了全国上下土地兼并已经十分严重,在加上年景不好,河南、山东等地已经出现了数百万的流民,这时候在增加辽饷,无异于雪上加霜。

        事实也正是如此。。全国上下大批地主、士人集团是不交税的,所以辽饷如同其他税种一样,重重的落在已经无法承受压力的自耕农身上。辽饷如同最后一棵稻草,将大明这个雄伟的骆驼彻底压垮。

        流民增多就要有人造反,朝廷为了镇压流寇又要征收剿饷,军队不够用了还要征收练饷,这样下来成了恶性循环,大明朝彻底走上了不归路。

        而赵和想要改变这个时代,必须要回到源头,也就是辽饷这里。赵和定下的策略就是利用自己与东林党的人脉,去北都户部,搞出一些政绩让皇帝发现其实还有第二条路,不用非要征收辽饷不可。这样下来辽饷不征了,自然也就让大明有了喘息时间。

        赵和相信,按照大明的体量,如果给他时间反应过来,依着满清那二十多万,号称满万不可敌的满洲八旗,根本不会是大明的对手。

        不过这都是赵和心中的算计,自然不能跟孙廷龙说,所以赵和还要编一段理由,好安抚孙廷龙,让他安心在自己家中坐镇。。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