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产难题 (3 / 3)
赵和指着火绳问道:“这里不能替换成火石吗?”
刘成是技术人员,一听就懂,问道:“公子是不是说那种红毛国的火铳?”
红毛国就是佛郎机,也就是后世的葡萄牙,赵和一听连连点头:“对,就是那种用火石击发的火枪。。你们这里有吗?”
刘成摇了摇头说道:“小人只是听说过,但是并没有见过实物!”
赵和一听十分沮丧,不过刘成接着说道:“不过有一个叫毕懋康的人研制过这种火铳,并且起名叫自生火铳!”
赵和一听大喜,赶紧问道:“这个毕懋康在这里吗?”
刘成一听赶紧摇头说道:“毕大人是山东巡盐御史,小人可不敢留毕大人在这里干活!以前毕大人来南都是也来参观过兵仗局,问过小人自生火铳的问题,所以小人还记得!”
山东巡盐御史毕懋康,赵和将这个人名牢牢记在心中,准备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找到这个人请教火枪问题。
接下来赵和在刘成的带领下开始参观兵仗局,随着赵和的深入观察。。发现明朝不亏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不要说别的,就是兵仗局现在生产的这些迅雷铳、鸟铳等等火器,就够武装起四五千人的纯火器部队,更不用说明朝二百多年来的积累了。
兵仗局各种车间工坊分工明确,所有工匠各司其职,工匠的工作也不是电影中那样一人负责到底,而是与后世生产线差不多,几个人专门生产一种部件,这种分工协作极大增加了部件的成品率。
不过这种简陋的生产线在赵和眼中还有改进空间,这些工匠的分工还不具体,最好要细到一人只负责一步工艺,这样才能最大化压榨工人的劳动力。
赵和跟着刘成转了一圈,基本上对明代火器生产了解清楚,虽然赵和心中已经有了改进建议,但赵和并没有与其他人谈起。因为赵和现在并不想将自己知道的东西说出去,将来还不知道什么情况,万一这种先进的生产工艺落到满清手中怎么办?
或者经过赵和改进的生产工艺传到了欧洲,加快了欧洲社会变动进程,这可不是赵和希望见到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