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 第一百一十六章 谈经论道 (1 / 2)
西山的春天是气候宜人的季节,遍山的植物仿佛都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黄桷树古朴遒劲的树干之上,也长出了嫩绿的新叶。背阳的一面总是比向阳的一面,叶子的颜色要浅一些,成为母亲们给孩子普及自然知识的绝好教材。
樱花是西山的特色,在山顶的植物园里,有几十株民国时期便移植来的樱花树。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每逢花季,粗大的树冠上便开遍了粉的、白的花朵,满树烂漫,如云似霞。间或有花朵飘落下来,淡淡的花香飘浮在游人身边,又是另一种婉转的美景。
每年的这个时候,西洲市民都会扶老携幼到山上看花。蜿蜒的盘山公路被上山的车辆堵得水泄不通,此起彼伏的排气管声和喇叭声,像几个不和谐的音符,打破了山中的宁静,让观花的人凭添了几分烦躁,这点烦躁要直到登了山顶,看见满山遍野的绿树红花,方才会舒缓下来。
夏其和老白也站在其中的一辆公交车上,车上已经挤满了人,从起点站开始就没了座位,只得拉着吊环。山路本身倒还平坦,但弯道极多,司机开得又快,每次过弯,站着的人们身体也都不由自主的向一边倾斜,弯道忽左忽右,人们也就像不倒翁一样摇来晃去,实在不怎么好受。
还好他们两个不由一直挤到山顶,上清观就在半山腰,从山脚开车上来,也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
下了公交车,两人舒了一口长气,又呼吸到山间新鲜的空气,让人心情顿时好了起来。
夏其虽也不是第一次来,但自从经历了这些奇事,此次登山却又别有一番感受。
上清观历来被称为“川东第一丛林”,植被丰富,建筑众多,沿着山势修建有大大小小近三十四间殿宇。拾级而上,一路经过天师宫、吕祖?、财神洞,而两旁青色的岩壁上又不时可以见到先人们的题词:“有仙则名”“笑傲烟霞”“涂洞参天”之类,字均有斗大,猷劲有力,多是清
末民初时所题,大字与青峻的石壁浑身一体,颇有沧桑之感。
有几处石壁被开凿出一些浅洞,走近一看,里面又供着各种神像,面目已是模糊不清,神龛上点着几盏油灯,借着昏黄的灯光能看见洞壁上还有一些石刻图案,似是目莲救母、刘海砍樵之类的道家典故,虽然年代久远,也还栩栩如生。
这时又经过一处建筑,原来是慈航殿,其中供着慈航大士,殿内已有不少善男信女,神情虔诚,尤其是左边的一尊送子真人,面前拈香参拜的有好几位年经女子。
夏其问老白:“这慈航真人,《封神演义》上说他是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也是十二金仙之一,只不过其法力、形象,都与佛教中的观音菩萨没有两样,民间也传说他们就是一人,不知道是真是假?”
老白说:“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慈航原是普陀山落伽岩潮音洞中的一位女性修真,相传在商王时修得神通三昧,发愿欲普度世间男女。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大士。而佛教中的观音,本为男性,两者本不可混为一谈。但后人附会,说她先入道后入佛,就是一个人”
他想想又道:“其实这也是佛教入华以后,三教互相渗透的原因,逐渐演变的原因。而且道教神仙体系较为庞杂,我倒觉得慈航的形象,可能更多参考了观音而来。就说这本《历代神仙通鉴》,原名就叫《三教同原录》,这就很能说明道理了。何况它成书也较晚,作者徐道,乃明末清初时人。所以他写的东西,也不能作为慈航早于观音的证据。”
说话间又来到半山中一座大殿,纯是原木修建,不事雕琢,随处可见油漆班驳剥落,露出里面的木色。
这就是上清观的主殿三清殿了。只见大门两旁的立柱上挂着一副楹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白指着这楹联笑道:“这幅对联用的是道家最常见的经
义,初初读来,觉得作者太过随意,不意多读两遍,顿时又觉得磅礴大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