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 高度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81章 高度 (2 / 3)
        建,可将侍中独立出来建寺,位置同样相当于九卿,再增加一些士人担任的黄门郎,取消宦官担任黄门郎的制度,同时赋予他们监督权,防止尚书台权力独大。

        复,就是恢复中书令一职,分尚书台之诏令权。仅以上两点,还不足以加强皇权,应恢复中书令一职,同样由士人担任,只负责诏书,秩禄比二千石。

        如此一来,尚书台只管政令,侍中对于尚书台、中书令所发出的政令以及诏书进行复核,就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

        现在尚书台的权利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已经有六位尚书,不过他们只有六百石,也就是一个正局级干部。

        虽然二千石太守担任尚书,经常被认为是平调,而且他们也很乐意,然而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是一千石,则大不相同。古代的各个官位都是经过几百年漫长的演变而来,刘玘不可能一下子把集封建专制集权为最高程度的“军机处”制度搬出来,官吏们不可能接受。

        而只能够把最近的先进制度拿出来说事,后来魏晋时期逐渐发展和成熟的尚书、中书、门下制度在此时拿出来再合适不过。

        尚书令在秦代就有,只不过六百石而已,主要的职责当然是在皇帝的旨意下书写诏书、政令等等。

        中书在西汉时期就开始发展,期间反反复复,自西汉汉成帝废除中书令之后,东汉并未设立中书令,出诏书权在尚书台。

        这实际上反映的是皇权和相权、三公权的争夺。

        李瓒与李宣听罢,都觉得刘玘的观点非常新奇,而且又挑不出任何毛病。

        “刘郎,那后面的扩、分二字又作何解释?”李宣很有些心急。

        刘玘感觉酒意渐渐上来。于是又喝了一大口热汤,然后示意旁边的侍女继续加热开水。

        “要说这扩字,则更简单,就是应该扩充御史台,让其成为皇帝的耳目,对全国所有的事务进行监察,包括军队。

        如今地方刺史涉政情况严重,由于多半的职能相当于地方官,对地方根本无法有效监察。

        至于侍御史虽然数目不少,不过他们位置太高,达到六百石,因此办起事来畏首畏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