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2章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1 / 2)
这次不是最糟糕的,曾经的江南,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被誉为大楚粮仓,全是仰仗着这里几十年前朝廷出资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可是谁承想,江南接连数年五风十雨,偏偏就是今年着了旱灾,光是春旱就无比严重,本来湿润多雨的南方,很多地方,整个春天都只下了一场毛毛雨。
可是从前五风十雨时,光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不启动水利的情况下,自然降水就已经可以满足当地粮食的用水需求。
这水利多年不用,自然老旧失修,甚至是很多地方官,从头至尾都没有开启水利,以至于很多人的庄稼活活旱死在了地里。
在金陵都尚且无法早日熬过旱灾的时候,这县城最早控制住了物价,农田里的庄稼也都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金陵财大气粗,都暂且无法迅速做到的事情,县令做到了,单凭这件事,还是说明县令是有些真本事的。
如果不是上任县令将粮食低价贱卖,还把得来的白银都悉数贪污,才上位三年,以至他家底不足,恐怕都不用他来到这县城舍粥,这个县城甚至都已经摆脱了灾情。
单凭这里与平常无异的物价,长势喜人的庄稼,四王爷就觉得他有必要把这样的人才引进到户部做官。
只是如今八字还没一撇,地方官想要升任京官,整个程序也很复杂,哪怕他做的很好,现在四王爷还是不能给县令一张空头支票。
毕竟户部侍郎手握财政实权,又是正儿八经的三品官,究竟能不能一入京就得到如此高位,也全看肖策愿不愿意为他破例。
何况,有句话说得好,那就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此次彻查江南贪官一案,势必会有大批地方官落马,但是能得到升迁,而且还是升迁到京城的,想来也只有县令一个人吧……
这样的待遇,怎么可能不会遭到普遍贬官或者原地踏步的地方官的嫉妒呢?到了京城,从正七品直接升到正三品,恐怕也会有不少人来非议吧……
大楚国整整四年没有举行朝廷恩科,此次开考,势必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批的空缺也会名正言顺被被进行的进士们顶上。
不过就算最不济,他也要让县令去担当金陵县这个职业,虽然看起来是平迁,官阶也还是正七品,可是在江南官场收到的待遇,那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坐在金陵县这些位置上,同他打交道的,是两江总督,是知府知州,是朝廷派下来的钦差大臣,一品大员。
县令虽然为人正直,可也颇有些玲珑劲,也懂的如何在官场的明争暗斗里之中保全自己,如果他真的升到了金陵县这个位置,不出两年,他就能升到京城。
没办法,有人少年得志,就得有人大器晚成,如今已然年近不惑的县令就是后者。
他期待朝廷恩科为大楚国带来的新鲜血液,同样也一样原本像县令这样本不受朝廷重用的官员可以后来居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