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玉簪村! (4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9、玉簪村! (4 / 4)
        当世活佛感念他们为祥云寺做出的贡献,便将这里作为封地划给他们,供他们建屯落户,休养生息。于是住在村里的汉蒙两族自此互相通婚,文化相融,形成了这一代特有的汉蒙混居的村落。

        因为受到祥云寺的影响,在很早的时候村民会将自己家的男丁送去祥云寺出家为僧。据史料记载,祥云寺历任文书中,就有不少出自玉簪村。除此之外,在寺内修行的僧人年老之后,玉簪村的村民也会自发地接回一些没有亲人生活难以自理的僧人赡养在家,专门辟出房间供他们诵经祈福,照顾衣食住行以及处理他们的身后事。

        像华子老家的八吉村,还有圣泉村,追溯起来都是在漫长历史变迁中,从玉簪村迁出去「另立门户」的,可以说,他们两村的根源还是在玉簪村。

        因为有着多元的文化特色,这里的房屋多为古时传下来的海清房构造,外面的院墙涂着蓝白图案,有的人家门庭上镶着象征福祉的佛教图案。整体看下来,既有北方汉民族的建筑特色,又兼容着蒙古族特色图腾标志以及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

        玉簪村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历经瘟疫、战争等许许多多的磨难,有着特殊的文化习俗和历史传承。但因着交通不便,人丁不旺,玉簪村一度从大村变为了近乎被人遗忘,几近消失的古村落。

        所以在李飞白这样初次来到玉簪村,对这里的历史一无所知的人看来,这里就是个闭塞、落后甚至有些破烂的贫困村落。

        两个人一路查探,来到村委会门口时,见到一个衣着朴素古铜色面颊的老汉正要给大门上锁,华子见了,赶忙凑上去请教:“您好,想问一下您是村委会的人吗?”

        “你们哪儿的?”老汉操着一口不大流利的汉语问道。

        “我是八吉村的,想来找王伯伯,可是我们不知道他住在哪里。”

        老汉看着二人眼生,穿衣打扮不像是农村人的模样,加之寒冬腊月的,脸色红润也不像是在冷风中赶了很远的路的样子,不禁警惕起来。仔仔细细观察了好一会儿,直到看到华子手里拿着汽车钥匙,恍然道:“开车来的?”

        “嗯?”华子愣了愣,反应过来后说道:“哎,是的。”

        老汉脸上当即没有了笑容,用蒙语嘟囔道:“没安好心的家伙,想找我?没门!”

        “这……”华子家住的八吉村也有不少蒙古族,所以他听得懂老汉的话。

        他无奈的看了眼李飞白,示意他眼前这位老汉应该就是他们要找的王伯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