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谥号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四章谥号 (2 / 3)
        王宁看来,死了的林仁肇,作用更大,更加的讨人喜欢。

        摸了摸胡须,沉声道:“谥号者,褒贬时人,林仁肇,武人也,应以武为先,再寻一席,可谓肃,刚德克就为肃,执心决断为肃。”

        “不妥!”李嘉摇摇头,叹道:“还是不够,应为忠,危身奉上为忠。”

        林仁肇作为南唐的擎天一柱,能力姑且不来,但为国捐躯还是需要大大的赞叹。

        谥号是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以示表彰。根据《逸周书·谥法解》中的记载:“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

        由此可知,谥号应当从西周时期就形成了。

        说来可笑,在这个乱世之中,由于礼崩乐坏,武人们只知道杀敌掠财其实对于谥号一类的并不在意,甚至可有可无。

        毕竟人都死了,谁tmd还在意身后之命,能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不仅武人不在乎谥号,就连朝廷一般也不在乎,再加上唐朝以来,谥号规则的不明确,三字的,四字的,乱七八糟都有。

        武人的谥号可以用文,文人也可以用武,比如,诸葛亮,忠武,郭子仪是武人,也是忠武。

        当然,主要是唐朝皇帝们把谥号给玩坏了。

        唐之前谥号基本上字很少,比如汉太祖刘邦,谥号就是“高”,隋文帝,谥号就是“文”。

        你可曾知晓,唐太宗通称,在当时一开始叫唐文帝?

        武则天向唐高宗建言,认为先帝的谥号“文皇帝”不足以表达他的伟大,更无法体现唐高宗的孝心,结果唐高宗采纳了,于上元元年(674年)给自己的父亲加谥“文武圣皇帝”,这个谥号应当是中国古代皇帝谥号崩盘的开始。

        因为按照正常的传统,李世民应当被后世称为“唐文帝”,从加谥之后就只有称呼庙号“唐太宗”才方便了。

        武则天相当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后世纷纷效仿她,将谥号加到特别长。

        例如,武则天的孙子,唐玄宗就将自己奶奶加谥号的做法发扬光大:他将唐高祖的谥号加成“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唐太宗的谥号加成“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高宗的谥号加成“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等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