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初露端倪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04章初露端倪 (2 / 3)
        一个衙役想讨好郑矬子,说可以请一部肩舆,让人抬着进山。

        什么叫肩舆?肩舆就是唐代流行的简易轿子,当然不是皇帝与三品以上重臣及其家属坐的那种豪华轿子。

        这种简易的轿子,也就是椅子两连绑上两根木杆加固后由两名轿夫抬着向前走的那种,当时一般只供老弱病残者或女子乘坐,官员则禁用。

        唐时,像县令这样的七品官是没有坐轿的资格的,当年的社会上也不流行一般官员坐轿。

        当年流行的交通工具,不外乎是骑马,坐牛车。可这些交通工具却进不了某些地势险要的山区。

        虽然县衙所提的馊主义让郑县令动了心,但想来想去,又觉得这样易被人下套。所以,郑矬子最终还是打消了坐肩舆进山的念头。

        这位县令虽没见过武则天,但却非常害怕武则天。当然,这类事,武则天未必能管得了,县官不如现管嘛。武则天不是县官,而是在洛阳日理万机的女皇,自然更难察觉现管的事。

        不过,郑矬子还是怕被那些看上其县令这把交骑的副手们告状到京师,那样易被上边发现。所以,他不敢张扬,只得带着自己的人马,准备先骑马走到山区边上,然后下马爬山步行。

        诸位读者可能奇怪,那两个报案的马不是马么?不是从山区来的么?这么问,倒似乎有点道理。但那是陆桐与魏康顺从六合村南边的险要关口抄近路下山后借外村农家的马绕大圈狂奔而来的,可县太爷是书生出身,别说让马狂奔,恐怕让马由人牵着慢走,也不一定做到当日赶到案发地。

        没办法,郑矬子先按县尉的提议,让十几名会骑马狂奔的衙役跟着来报案的魏康顺绕道狂奔而去,自己则带着不太会骑马的人员,由陆桐带路,抄近路,让两名年青体壮的衙役前面探路,不好走的险关山路上扶着步行,好走的乡间小道上则让沿途各村理正找车迎送。

        毫不容易赶到案发现场时,县尉手下的办案人员已把此案了结,郑县令也就是装模作样的到已散发着恶臭难闻气味的案发现场察看一番。完了,令随行的仵作(唐代检验尸、伤的官员)验尸并作了笔录后即让仍在哭天嚎地的魏康顺收殓其妻尸身,入土为安。

        现场勘察完毕,案子也就进.入了侦查阶段。郑县令的表演结束,接下来也就是县尉明察暗访来探明并拘捕案犯了。

        县尉首先是过问击鼓报案的魏康顺,弄清其发现并报案经过。

        魏康顺说,他从地里回来后见妻子不在家,想起自己上山前妻子是到村北一条小河边洗衣服的,就忙到河边寻找,却不见踪影。又沿河沿向下游找,走了很久,天都黑了,还是不见他的爱妻的踪影。他急了,忙找保长(唐朝时期乡村基层管理单位之一,以20户为一保,设保长)报案,又与保长一起带着保里的人连夜四处寻找,仍未找到。

        第二天保长把此事上报到里正(唐代五保为一里,设里正)。里正立即派出更多的人进行地毯式搜索,最后在河边一处柳条丛中找到了其妻的遗体。里正见其管辖地出了命案,吓得顾不上帮助魏康顺安排妻子后事,急匆匆去找耆老(唐代乡官,相当于今天的乡长),耆老听罢,忙令里正带着魏康顺立即下山,上县衙上报案。

        县尉听完魏康顺与里正等人的交待,立即通过不.良人,暗中查访,询问村民,通过村民了解到了昨天下午村东头农户吕庆川家的二儿子吕大柱曾在此附近出现过的线索。县尉一听,就派衙役叫来吕大柱问询。而吕大柱是好吃懒做的富家少爷,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一见这种场面,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语无伦次了。县尉一见其面,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分,一签令下,两衙役上前就给他屁股六十大板,痛得他像杀猪般嗷嗷乱叫,最后经不起木板子打屁股的杖臀之刑,最后只好如实召哄。县尉立即喝令将其带下投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