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碧血丹心 第二章:釜底抽薪出诡计 高陵全胜有周郎 (1 / 2)
第一百章:釜底抽薪出诡计高陵全胜有周郎
时至公元209年,为汉建安十四年。话分两头,不说刘备治荆州之事,再说袁绍败下青州,无时无刻不思复仇。及闻曹操奇袭并州,大喜道:“渡河攻取河北之机已至。”遂传令乔俭用兵。许攸道:“刘雄遂败曹操之手,但其势依然甚大。主公以一州之兵而渡河击众,非为上计也!”袁绍道:“非也!河北地广,遂非一日可下。但其势力已然衰败,今不乘胜尽讨,悔之晚矣!”遂不从许攸之言。
谋士郭图道:“某闻泰山有巨寇数股。大股数万人,小股数千人。唯臧霸与昌豨二人部众最大。主公何不许金珠官爵诱之,收为己用,以添鹰爪之力。”绍道:“匪心难固,安能听我言也?”图道:“臧霸为人有气节,难以驾驭。而昌豨此人性贪婪,好大喜功。主公若以众礼赍之,必然可行。”袁绍从其言,乃令郭图出使,招降昌豨。昌豨得了许多金珠,自然允许。遂率兵出泰山,屯于河畔,与乔俭遥相呼应。
周瑜在平林大寨闻说袁绍兴兵,更邀泰山巨寇昌豨相助,聚将商议。朱治道:“昌豨乃一山匪,反复无常。袁绍既能利诱,都督何尝不可。若能说动他时,叫他反戈一击,岂不事半功倍?”瑜道:“甚好。”遂遣朱治赍金珠来见昌豨。朱治奉命前往,登舟渡水而来。
昌豨欲不见,郭图道:“大王若不见,其使必反复而来。不如当面绝之,以视大王铁石之心,断了他的心思。”昌豨道:“先生之言甚好。”遂召朱治入见道:“朱先生远来,欲为周瑜当说客乎?”
朱治道:“非也。某此来,专为大王利害也。”昌豨道:“汝有何说?”朱治道:“吾主靠山王据河北三洲之地,众心归附。大王如何不识时务,不明事势,独助袁绍也。万一他日兵败身亡,悔之何及?”就奉上金珠表册,昌豨接来看毕,尚未待言,郭图从内而出,大喝道:“此人言语多诈,蛊惑大王,宜速斩之。”
朱治道:“某今日之言,句句肺腑,往大王自行斟酌!”昌豨道:“汝主刘雄持才傲慢,并非明主。我今不斩杀你,汝可归言告之,吾意已决,纵使苏秦在世,张仪复生,亦不能使我听他命也!”言毕,遣人送客。
朱治无奈,只得奔回北岸,来见周瑜。瑜道:“此行如何?”朱治道:“昌豨心如铁石,非为富贵所动。”瑜道:“此事我早已料定。昌豨不过一匹夫耳,不日我自当斩之。”朱治道:“我来回之时,曾细看敌寨,见他军营防范严谨,恐不易渡河进兵。”瑜道:“君理勿忧,某已有破敌之计也。”遂书信一封于邺城,请刘雄速调拨五千艨艟快船,以备军用。
雄在邺城,忽闻周瑜书信,乃召众将商议,道:“袁绍得泰山巨寇昌豨相助,即欲兴兵来伐。周公瑾发书言叫孤调拨五千快船,以备军需。诸君以为此战胜负如何?”阚泽道:“王上勿忧,臣料公瑾必胜袁绍也。”
刘雄道:“如今曹操背盟,并州丢失,河北元气大伤。而袁绍陈兵青州数年,麾下带甲十万,而公瑾止有四万兵马,德润如何断言公瑾必破袁绍耶?”阚泽道:“袁绍好谋寡断,而公瑾当机立判;袁绍贪而不智,而公瑾深谋远虑;袁绍外
宽内忌,而公瑾雅量高致。所以臣以为:公瑾必胜袁绍。”
雄道:“孤亦知公瑾大才,胜袁绍十倍,却也不可大意。”遂驰书叫陆逊部化归周瑜节制。又令糜竺调五千艨艟快船送往平林。于是众官皆散。独刘晔未辞,沉吟若语,雄问道:“先生所思如何?”刘晔道:“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雄道:“子扬直言无妨。”
刘晔道:“昔日郭奉孝常与臣私下谈论,言周瑜国士无双,颇能用兵。王上用为水军大都督,位在关羽、徐晃之上。乃河北第一重臣。只是彼投大王以来,向来独任一军。其军中将士知周郎而不知大王者甚多。如若滋生野心,恐河北有覆灭之祸也。”
雄道:“我观周郎不似叛节之人。奉孝多虑。”晔道:“虽如此,亦不可不防,大王独不见曹操乎?”雄沉思许久,道:“然则奈何?”晔道:“易也。大王只需遣一忠诚之士,委为副将,一可助其之力,二可约其行为。早晚有何异动,飞将来报,不致无束。”
雄道:“如此我遣益德前往。”晔道:“三将军虽是勇悍,却短于心计,非可托也。张既为人忠义,追随大王多年。且又是一介文吏,不致使周郎起疑,可为不二人选。”雄大悟道:“子扬不言,孤几乎忘却也。”遂封张既为水师赞军,领副指挥使,率五千军与周瑜汇合,共破袁绍。又密书一封,吩咐他暗督周瑜,防生二心。
张既得令,即日便行,不过数日与周瑜会合。周瑜接住,既道:“某闻敌人把守险要,恐进之不易。”瑜笑道:“德容勿扰,某早有渡河破敌之计。”乃令蒋钦、周泰于高陵渡口扎下数座水寨,陈列战船数百只,沿河虚列旗帜。又令吕范、徐盛监督营造战船,日夜赶工,声传两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