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士子韩愈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四十五章 士子韩愈 (1 / 5)
        永乐坊博客栈内,八名士子聚在房间,激烈地讨论晋王府下面各个官员的后台背景,这并不是无聊的事情,这其实关系到他们自身的一个重大选择。

        大唐科举有一个传统,是士子来到京城后,都要通过各种关系,拜在某个高官门下,把自己视为他的门生,递交投名状,希望高官将来能提携自己。

        这种风气已经深入读书人的骨髓,不是想禁止可以禁止的,位者一般也会睁只眼闭之眼,随它去。

        算一贯清正自律的潘辽也不能免俗,想法设法攀颜真卿,把自己视为颜真卿的门生。

        这种递交投名状,不仅仅是为了科举,也是为了将来的前途,大唐官员遍布天下,指望吏部推荐,那是很幼稚的想法,机会本来很少,吏部为什么推荐你,而不推荐高官打过招呼的人?

        算你在地方表现再优秀,而朝无人也很难有出头机会,吏部轻松一句,‘万民所望,继续留任’能向交代了。

        何况对寒门子弟而言,还有一个名门望族的大山在前面横着,名门望族子弟有家族内部运作,自己不用操心,到时间去,寒门子弟一切都要靠自己。

        所以趁在京城科举之时,选择名臣高官递交投名状,成了千千万万士子们必做的功课了。

        高官们也喜欢这样的投名状,新科进士都是一张白纸,有利于自己培养,成为自己的门生,得到自己的栽培,将来自己的子孙也能受到对方的回报。

        士子递交投名状也有讲究的,一般都会在科举之前递交,说不定录取之时能帮自己说说话。

        当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是官员不知道你的真实水平,其次科举很严格,考官都是封闭式阅卷,条子很难递进去,万一败露了怎么办?几乎没有官员会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士子冒这种风险。

        有的士子打算考后再递投名状,这种考虑对士子来说也无可厚非,但可能诚意略显不足了,官员们心里会不舒服,为什么考了才来找我,分明是要我帮忙才来投靠,而不是仰慕我的人品学问才来投靠,性质有点变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考后是天子门生,你考后才递投名状,哪个官员敢和天子争夺门生?所以一般考后不会再收投名状了。

        投名状必须要在考前递交,这是惯例,很多官员都会收到一大叠投名状,但也不会细看,一般要等到发榜后,官员们才仔细翻一翻,自己的投名状有没有考的士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