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五十二章、瘟疫综述(2) (3 / 3)
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天花”病的记载。
书中还说:“永徽四年,此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
这是世界最早关于“天花”流行的记载。
对于“天花”书中尚载有具体治疗药物方法。
公元九世纪时欧洲天花流行甚为猖獗,在日耳曼军队入侵法兰西时,兵士感染天花,统率者竟下令采取杀死一切患者的残忍手段以防止其传染。
结果天花照样流行,在印度则采取“天花女神”的迷信办法,自然也无济于事。
我国则不同,不仅早就注意天花的治疗,而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据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载,宋真宗(公元998——1022年)或仁宗(公元1023——1063年)时期,四川峨眉山有一医者能种痘,被人誉为神医,后来被聘到开封府,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种痘获得成功。
后来王素活了六十七岁,这个传说或有讹误,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产生人痘接种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随着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加深和治疗痘疹经验的丰富,便正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清代医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说得很明确:“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
乾隆时期,医家张琰在《种痘新书》中也说:“余祖承聂久吾先生之教,种痘箕裘,已经数代”。
又说:“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
这些记载说明,自十六世纪以来,我省已逐步推广人痘接种术,而且世代相传,师承相授。
清初医家张璐在《医通》中综述了痘浆、旱苗、痘衣等多种预防接种方法。
其具体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疮浆液塞入接种儿童鼻孔中,或将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入儿鼻内;或将患痘儿的内衣脱下,着于健康儿身上,使之感染。
总之,通过如上方法使之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