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章、非典来袭(5) (3 / 3)
2007年1月,中国政府审理通过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
随即,各级政府与各政府部门也相继通过了配套方案。
“5·12”汶川大地震时,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发布了相关信息,而且媒体也得到了全所未有的报道机会,而在同样惨烈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甚至都不允许记者前往报道,少数能够进入灾区的记者也都是被精挑细选的。
非典事件大大推进了中国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但在此之后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件发生:多个地区相继发生人感染禽流感、“手足口病”疫情,但据被**揭露,安徽、河南等地仍有不少地方重演了“欺上瞒下”的老套路。
这个老套路,究其原因,不过是害怕承担责任,不能勇于任事;企图捂盖子、蒙混过关。
公民社会的培育。
2003年的北京春天,一场“非典大逃亡”正在这个城市上演,离开,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在这当中,外地人占了绝大多数,耐人寻味的是,疫情同样严重的广东并没出现类似情况。
学者许纪霖撰文指出,“北京这次的悲剧就在这里,北京的人口流动性非常高,许多老北京人都对北京缺乏认同感,更别说这么多外来人口了,这次逃离北京的大多是学生和民工。北京对于他们而言仅仅是一个赚钱和拿文凭的场所,他们和北京的关系是很脆弱的,社会上也没有宗教、道德、文化或地域性亚社群让他们留恋。人之所以感到恐惧往往是背后缺乏社群的支持,让他感到孤独,无以面对突如其来的恐怖,剩下一条路,只有逃亡了。纷纷逃到自己的老家,因为在老家,还有他们所依赖的社群:家庭、家族、邻里等等。”
户口制度是让人们不愿意留在北京的另一个理由,面对陌生而巨大的城市,人的自发恐慌正是卫生防疫的挑战。
北京,因其所赐予的机遇和魅力成为中国精英和打工者向往之地,但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吸引终究不是建立信任感的良策。
被社会寄予厚望的大学生群体选择逃亡,已说明社会缺失一种共识,一种建立在公民社会基础上的健全的社会认同感。
令人难过的是,当这些逃难者离开北京时,他们面对的是外地封锁公路和厌恶的白眼。
来自同胞的感情隔断让这个社会的疏离感增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