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晋升甲级(8)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晋升甲级(8) (1 / 4)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

        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曾国藩的一生除了在军事,学文方面的杰出表现,在看相方面也是佼佼者,而且还自创相书“冰鉴”。

        民间普遍认为曾国藩之所以能在官场几十年顺风顺水,逢凶化吉,与他善于运用看相识人术是分不开的。

        曾国藩在拣选湘军之时,就仿效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做法,招募“以忠义之气为主”、最为淳朴的农民,并加以训练。

        而曾国藩帐下的将领,亦多为忠义血性之人,如江忠源、李续宾等人作战极为奋勇,“立功于天下,以节死义”,并最终获得成功。

        曾国藩认为,只要有了“德”这个良好的基础,适当加以培养,必定能成大器。

        另一方面,凡是德行有问题的,他一律敬而远之。

        据史书记载:“旧传文正(指曾国藩)在安庆时,有乡人某来投,朴讷谨厚,将以试以事矣,一日共饭,饭有秕,某除之而后食,文正熟视之。饭后,奕既,令支应备数十金为赆。”

        因为看到此人吃饭时剔除秕谷,贪图享受,就认定此人品性不端,毫不犹豫地将其打发回乡。

        此人不是别人,而是曾国藩的亲外甥。

        由此也不难看出他对品性的看重。

        如何判定人才的道德品质呢?

        曾国藩在自己创作的相书《冰鉴》一书中指出,应该从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这七个方面来进行。

        他认为,观人应先观其“神骨”,即眼神和面庞,因为“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眼神清澈、坚定之人,往往品行端正;眼神浑浊游移之人,往往为“败器”、“隐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