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六章、四星意国(9)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四星意国(9) (1 / 4)
        由于这种分配制度完全忽略了实际劳动态度和工作质量,多劳不能多得,偷懒也不会受到惩罚,因此对社员的劳动积极性造成很大的伤害。

        工分是特定社会背景条件下产生的特定词汇。

        大集体时期生产队社员参加生产劳动被称为“上工“,工分就是那时生产队会计记录社员每天上工应得报酬分数的简称。

        年底,生产队会计根据社员工分数总和计算出全年分红。

        当时,男劳力每天就六七分工,女劳力四五分工,老幼病残一般也就一二分工。

        遇上丰收年景,效益好的生产队工分单价能值四五分钱,效益差的生产队三四分钱甚至二三分钱。

        工分是社员的命根子,凝聚着大家的汗水甚至泪水。

        大集体时,一家少则三四口,多则七八口甚至十来口人,靠的就是在生产队挣的这点工分养家糊口。

        孩子上学、穿衣购物、油盐酱醋等一应开支均包含其中。

        绝大部分的家庭那时由于老小多,靠生产队分的那点口粮根本不能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为了工分,社员吃不饱甚至饿着肚皮干活是常事。

        大集体时的生产队,套用时下一个时髦名词就好像是一个“产业链“。

        生产队长就是这个“产业链“的“总规划师“,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或者是不同的天气安排社员不同的活计,故又称“排工“。

        譬如春季要踏车、拉田、沤田,夏季要铲草、洒药、罱泥,秋季要收割、放场、挑渣,冬季要挑桶泥、拔棉花杆子、豁二道坝。

        平时,生产队长还要安排年幼的放牛放羊,年长的养猪养鸭,收割季节看场,灌溉时看风车,有时还要根据需要组织社员向南到红旗农场割草,北到宝应的白马湖趟渣,兴化化肥厂淌氨水等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