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1)幸运的虫洞 (2 / 3)
几个士兵已经按捺不住地跃跃欲试了,我检查了一下装备,看了眼89,他点点头。“出发!”我带着三名士兵,钻进了沙虫开出的那个幸运小洞。
我们的身体要比沙虫细得多,开始一段挺容易。到了那个透出亮光的隧洞口时,我启动飞行背包,慢慢往上飞。隧洞口虽然仅仅只能容一人通过,但再往上就渐渐变大,而且每上升一定距离,洞壁就会向内挖出一个平台,这些平台既可以歇脚,也是隐蔽伏击的好地方。之前电子蝇飞行的速度很快,我们都没注意到这些平台。
再继续往上飞了一段距离,我渐渐领悟到这个螺旋形隧洞的优势,从下往上看,视野很开阔,从上往下看,视野则很受局限,也就是说,如果你从上面下来,很快就会被底下埋伏在平台上的人发现,但你却很难提前观察到他们。无论是谁修建的,这条隧洞都设计的非常巧妙,而且十分有利于从内向外进攻。
飞到螺旋形隧洞顶部,正面就是那个接近90度的弯,隧洞由此平直向前,其实从这里到头顶到还有一段空间,穹顶开得有细密的通风口,光线正从上面射下来,穹顶之下沿着石壁又凿出了一圈平台,不用说,这又是一个隐蔽哨位,敌人贸然从那个平洞里露出头来,瞬间就能被消灭。这条隧洞完全是为战斗目的修建的。
我们两人一排,沿着平洞前进,平洞不长,直径逐渐由粗变细,尽头处是一面圆形的石壁,左右两边都挖得有内凹的坑洞,上方同样开得有通风口,光线斜着照进来,比转弯那里还要明亮。我拿出探测仪看了看,石壁很薄,就像一道闸门,外面什么也没有,只有堆积的黄沙!
探测结果一确认,同行士兵端起武器就想把那面圆形闸门轰开,我赶快制止住他,走过去,沿着闸门外缘仔细检查,果然,闸门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凹进去的把手,伸手进去试了试,两个把手都可以活动。
我吩咐其余人退后,然后双手抓紧把手同时发力,闸门“嘎吱嘎吱”地开始转动,我连忙松手,往后快退两步。“嘎吱”声停止后,闸门缓缓向内打开,外面的黄沙一下子都倾泻进来了。“退后、快退后”,我示意其他人迅速躲进左右两边的坑洞,不禁后悔刚才的举动有点冒失,外面也不知道有多少黄沙,会不会把整个隧洞都埋了?
但是紧接着发生的事情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闸门开启后,下面的地面露出了一个长方形的大洞,黄沙泄进来后迅速注入那个大洞,不一会就流完了,和黄沙一起倾注进来的阳光,瞬间照亮了整个隧洞,通过闸门看出去,外面的天空无比湛蓝。
大股新鲜的空气通过闸门“呼呼”吹进来,我们再也忍耐不住,飞快冲出了出去。
这么长的时间都生活在地底,就这么突然来到蓝天下,沐浴在阳光中,我们一时竟还有点不太适应,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居然半天都没说出一句话来。
眼前是连绵不断的高大沙山,闸门就位于脚下这座沙山的接近封顶处,附近看不到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我打开定位仪,这里已经离大城非常遥远了,可是距离大祭司的冰原却很近。我顿时放心了,将军的人不敢到这附近来,即使大祭司已经去世,冰原在他们看来仍然是一片充满了神秘的危险之地。
得赶紧回去,把这一发现通告所有人,他们肯定都等不及了。我带着士兵迅速在闸门附近和几个主要制高点埋设好监测器,重新钻回了隧洞。没想到惊喜居然还没完,当我关上闸门时,下面那个长方形的大洞也随之闭合,只听见外面“哗哗哗”的声音,我打开探测器一看,从山顶倾泻下来的黄沙,已经重新把闸门外面掩盖了,这样,即便有人经过这里,他也看不出任何异常。也不知道是什么人设计的整个系统,实在是太精妙了。
我们顺原路返回,沿途又布置下多个监测仪。退到沙虫开出的小洞那里,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另外一头全部封死了,虽然多亏沙虫帮忙,这条隧洞才被发现,但是它们今后多半也用不上这里啦。
回到主大厅后,我又测试了一下监测仪,所有设备,包括洞内洞外的都工作正常。以后再把虫洞扩大,多开几个入口,到时候整条隧洞将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大家都高兴坏了,他们已经通过监控设备看到了整个探寻过程,等我们安全返回后,所有人都围上来祝贺。我知道,尽管沙虫答应我们可以使用它们的秘密出口,但是一想到要深入矿洞最底层,还要经过沙虫的孵育地,每个人心底都十分忐忑不安。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安全出口,再也不用和沙虫打交道了。
89也乐呵呵地。我给他讲了整个系统设计的种种精妙之处,他断定这条隧洞非常古老,应该修建于白星人的机械时代。“那个时代留下了很多好东西,尽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非常原始落后,但是却有一种特别的机械之美”,他感慨不已,“整个系统在几千年之后还能够运作良好,还能为我们提供庇护,古人的智慧实在是高深莫测得很呐。”
好运还没有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