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三九 危难之际(6)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三三九 危难之际(6) (2 / 5)
        在他实在忍不住,质问刺史府的官员,为什么布告上天子诏书保证的粮秣,就是不能给到他们时,对方依然是板着脸,木偶一样不屑的回答:

        陛下的旨意他们当然会严格执行,只不过郓州有郓州的情况与难处,得看实际情况处理,梁山军想要粮秣可以,静静等待就是了,可如果耿安国一直来催问,赖着不走,妨碍了刺史府的正常办差进度,那过错只能他自己担。

        刺史府官员的每句话都挑不出毛病,可耿安国就是觉得事情不对。

        但最终,他也没甚么办法,还不能赖着不走,否则对方会说他妨碍刺史府的办差秩序。

        他只能回到营中,每日派人打探。

        庆幸的是,在离开梁山时,他们为策万全,准备了足够多的粮食,这才不至于饿肚子。

        只是每日看着辎重车辆进出那些防御使军队的营地,看着郓州的百姓挎着篮子抱着酒肉,笑容满面的送给对方,耿安国有一种错觉,自己好像是后娘养的。

        唯一让耿安国稍微好受的,是其它义军的情况也跟梁山军差不多。但这真的值得心情好一些吗?

        如果说军粮的事情,梁山军还能靠自己解决,那么春衣战袍的问题,就不是梁山军自己可以处理得了,耿安国再有先见之明,也不可能从梁山带着大批布帛出来。

        梁山军下山是沙场征战抵御外寇,又不是四处跑商。

        天日渐暖,兄弟们身上的棉衣已经穿不住,每日稍微一训练就汗流浃背,捂得人浑身通红,被汗水浸湿的棉衣贴在身上,说不出有多难受。

        然而兄弟们却不能不操练,来日大家都是要跟胡人厮杀的,争分夺秒提升战技都来不及,怎敢生疏了武艺?

        在郓州呆得日子长了,耿安国也渐渐知悉了一些情况,譬如早在国战伊始,郓州百姓就在云家等地方大族的号召下,给官府捐献了大批钱粮物资,而且捐献行为至今不绝。

        郓州百姓是良善的,这一点耿安国已经亲眼见过,虽然对方用酒肉鸡蛋劳军的对象,没有他们这群山贼悍匪。

        另外,城墙内外修缮工事的青壮,都积极卖力得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