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第 139 章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9、第 139 章 (1 / 4)
        九月中旬时,正是北方秋收的时节。

        河间郡紧临渤海郡,在幽州归魏瑾治下后,也跟着在河滩地种了大片棉花。如今这里的棉花一片雪白,许多农人正提着大筐,采摘地里的棉花。

        打过顶的棉株一颗上有两三朵棉花,多的能有四朵,但桃多了,棉桃却长不大,这棉田虽然比不上现代一株上六七朵大棉桃的产量,但却一亩能得百来斤,已经是普通麻的三四倍了。

        干枯后的棉桃种皮非常坚硬,极易割手,棉农们采的却非常熟练,还细细地拣掉种皮上勾住的几缕纤维,不放过一点点。

        一筐筐棉花被拉上牛车,黄牛被轻轻一抽,抬起了正在嚼草的头,悠哉地抬起蹄子,甩着尾巴走在路上。

        除了车主,牛车上还坐着一个麻衣老人,头皮上都是短短的白发,无法束起,身上的衣服像是很多小方格拼接而成,眉目慈祥,看着周围田舍农人,目光不由露出赞叹之意。

        突然,在这秋季节,一块浓密的绿色田块出现在视野,老人不由得好奇道:“那田中为和种得如此紧密?”

        种这么密集,若是长成,也会如野草那般,结不了种,徒然浪费种子。

        “那是育秧田,”车主是个憨厚的中年汉子,闻言笑道,“最近这几年,霜冻不知为何早了些日子,若按平时种上冬麦,难以发芽,可若早种了日子,地里又还种着夏收的作物。是以渤海公便派人教导我等,将划出一块小地,将种子密密种下,育出秧苗,等地中采收后,再将秧苗移入田中。”

        秧苗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如此,便打了个完美的时间差,虽然辛苦一点,但地不用空着,能收得更多,总是让人满足的,对他们来说,辛苦不可怕,可怕是没有收成。

        “此大善也。”老人赞道,“能想出此法者,必是圣贤。”

        一提到这事,车主瞬间就不累不困了,兴奋地挥着鞭子,骄傲道:“这是自然,渤海公是天降神女,生而知之,治下风调雨顺,岂是凡人可比?”

        他拍着牛屁股,得到牛不耐烦的一个甩尾,哼道:“看着没有,这是我家新买的牛,只花了一千多钱,若是平日去南口镇买,不但要走上六七百里,还至少得出八千钱,村里就我一家,就是一家买到了。”

        老者皱眉道:“如此买卖,岂能无人去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