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6章 舆论争夺 (2 / 3)
这下有了武安郡,这些人都能派上大用场了,而且现在看来,人数似乎还少了些。
不过,张显表面可不能表现得太轻松,他始终保持着一脸的严肃,让别人看了都十分揪心。
散朝后,张显直接去了工部报到,回了自己的建筑司衙门,而丞相和太尉却分别行动了起来。
现在张显越受大帝宠幸,两派人也越重视张显。
其实,以丞相和太尉这样的存在,心里也自然清楚,关于‘得灵犀才子得天下’的话只是不切实际的传言。
可这样的舆论一出,逼得他们不得不去争取张显,毕竟谁能站在舆论这边,就会得到天下人的支持,距离太子之位就会更近一步。
更何况,摆明了张显就是大帝为未来帝国和太子培养的人才,也定然会在将来出将入相,因此,张显都是两派志在必得的人。太尉掌管着全国的兵马,想帮武安郡,只要他传个话到地方去,问题就可以解决,没人敢不给他面子,可人口和修建破损城池的事他却有些无能为力。
而丞相掌管着全国的地方官,人口户籍不成问题,不要说流民返乡,就算从其它地方调过去一些人口,都是一句话的事。
至于修城复耕,完全可以得到其它地方官府的全力支持,这也不成问题。可清剿匪患他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既然两位中枢有这样的本事,为什么先帝无法恢复武安郡呢?原因自然就在于,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没人愿意去做。
而大帝绝对非先帝能比,他当太子的时间很长,结党营私过程中,深知其中的成破厉害和人心。
因此,他上台之后。想整顿武安郡,就绝不能再走先帝的路子,他合理利用张显这棵棋子,武安郡便由没人敢去作变成了争着去做。
而武安郡封给张显后,一旦问题解决,张显必然会全力加以建设,既解决了帝国税收问题,又能为帝国在三国交界处再筑起一道屏障,这是双赢的事情,他又何乐而不为呢?
先帝笃信道教,信奉无为而治,为人又仁慈,这样一来,官员贪墨成性,朝中大臣个个都富得流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