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章 修炼武功 (3 / 3)
古人的这种追求不是不可及的,《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节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所八达之外,……亦归于真人,”这里的真人就是超越了自然的人,他们能够寿比南山,游行天地,视听八达,而赖以达到这种境界的只有武功的功法。
古代一些文人作家,也正是这样看待武功功法的。例如庄子一直向往着一种摆脱任何限制和束缚的绝对自由,他幻想能够“独与天地往来而不敖倪,……上与造物者游,而不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他把自己的这种理想寄托在“真人”、“神人”、“圣人”一类人物身上,这种人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关于庄子的浪漫理想在《庄子》一书中还有很多描述,他用极其形象的语言来向世人描述武功功法,在庄子眼里,武功功法正是人们摆脱自然束缚,到达绝对自由彼岸的手段。
古代一些文人学士效仿前辈,修仙学道,也大抵出于这种原因,不一而述,但是功法自觉不自觉就成为他们创作的素材,并且对他们的作品内容、创作手法、表现技巧,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功法用于求道治学不是偶然的。这与功法的文化功能有关,《管子》记有能正能静,而后能定,定在心中,耳聪目明,四肢坚固……。《大学》中记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明确指出练功的深浅与人的思维活动效果相关。古代一些文人常把练功看成是研究学问的一种基本功夫。孟子曾经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这一治学次第功夫,在宋代儒者中得到进一步发挥,形成“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制度。
历史上的文学诗学大家白居易、陆游、陶渊明、苏东坡、黄庭坚、朱熹等人一生都苦爱坐禅,这对他们的思想境界和文学成就影响颇大,“但回此光还照已,平生倦学皆日新”。
每当他们研究学问创作迟钝时,常常返现内视,静思其虑的功法功夫来涵养真气,生发灵感,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作品。
唐逸微微唏嘘,对于修炼功法,他心里边也是非常的希冀,甚至私底下他也曾偷偷练习过,但除了能够养身、养神、助眠之外,这个功法似乎对他并不是特别有用。
反倒是许蛮蛮这才练了不到半个多月,就已经是能够飞檐走壁,实在是奇怪得紧,唐逸现在也只是懂得一些拳脚功夫而已,现在每日早晨也开始恢复锻炼,但对于练习功夫的事情也只能算是门外汉,具体原因如何,只好下次碰见习羽翎的时候,再好好的问清楚了。
许蛮蛮见唐逸发着呆,问道:“前辈,要不你跟着我一起练习功夫吧?”
唐逸稍稍犹豫,点了点头,笑道:“好!”
天都一行犹如深入龙潭虎穴,身上多些保命技能准没错的!
……
……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