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五章 舞弊?大能人?! (2 / 5)
“舞弊!”
自从有了科举考试,平民有了当官的机会,很多寒门学子通过刻苦学习参加考试,走上了做官的道路。要知道历代统治者对科举都非常重视,因为这关系到人才的选拔,更进一步说是关系到朝廷的安危,江山的稳定。
大乾对科举考试更加重视,凡是在科举中舞弊的考生和官员必定受到重罚,严重一点儿就会有杀头的危险。
但尽管如此,由于考取功名意味着出人头地,很多人梦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于是铤而走险,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舞弊事件。。
唐逸对此倒是一笑而过,毕竟前世的科考也不乏舞弊之事,但却是高明极了,其中就有一种方法名为“通关节”。
虽然前世的科举作弊防范措施日渐严格,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更多新奇意外的作弊手法屡见不鲜。互通关节就是前世科举考生和考官密切配合的一种典型作弊手法。
考生在买通考官之后,和考官约定好,在试卷上使用某些特定的字眼,作为双方暗通声气的记号。例如据说,北宋真宗年间,翰林学士杨亿在京都享有盛名,慕名者络绎不绝。开考前他特地招待了前来应考的考生,应邀而来的考生极尽吹嘘拍马之能事,有的甚至直接请求在考试中能受到特殊照顾。杨亿听了这些话,大怒不已,言道:“丕休哉!”便拂袖而去。这是《尚书》中一句骂人的言语,不明就里的考生死脑筋地认为是碰了钉子,聪明人却一眼看穿,这正是考题的关节所在。果不其然,后来杨亿被任命为知贡举,几位试卷上写有“丕休哉“”的都被划为高分
学生以为是一句骂语,却是当年的考试题目,如此诡秘莫测的互通,又有谁能够想象得到。
然而,唐逸到底还是低估了大乾王朝的舞弊手段了。
“你们难道忘记之前金陵发生的舞弊事情吗?”
几位书生顿时机噤若寒蝉,似乎是触碰到什么忌讳之事。
唐逸淡淡一笑,轻声问道:“诸位,敢问金陵之前舞弊是何回事?”
书生看向唐逸,觉得他有些面熟,但具体又叫不出名字,眼下离成绩公布还有一小段时间,便听到有人将前年发生的事情,叙述一遍。
原来在大乾三十二年,自谓圣门弟子的考生良莠不齐,有心术不正者自知翰墨低劣难以录取,各找途径以钱开路。主考也好,考官也好,在黄金白银面前乱了方寸,或半推半就,或来者不拒。早在发榜前,业已风传考场关节颇多。榜发之时传言有了印证:多个众所周知才低品劣之徒弹冠相庆,而饱学之士尤侗、汤传楹等却名落孙山。
文庙看榜现场骚动起来,有人大呼“考场不公”,引来无数人围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