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九章 唐大人实在琢磨不透 (2 / 5)
第二句更是将冷意继续延伸,“真珠帘”即为珍珠帘,尽显其华贵之意,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显露出屋子主人身份的高贵,但即使是高贵的女子也摆脱不了空守闺房的寂寞。帘外的一株梧桐树,静静地立在院子当中,月光摇落,将它的影子拉得很长。
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夭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第三句第一个字就点明此刻的季节,正是寒霜将落的深秋。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一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忽然,她感到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但暮秋深夜,秋霜还未降落,女主人公玉手先知,预先通过手冷感受到即将到来的霜露,这不免引人遐思。
第四句给出了答案,原来女主人公并没有就寝,而是坐在灯下裁剪衣服,要赶制寒衣要寄给远方的征夫。气温骤降,手里的剪刀立刻变得冰凉刺骨,她这才知道屋外就要下霜了。而下霜则更加说明屋外的寒冷,同时也反衬出闺房的冷寂和独守深闺的落寞。”
大公子眼眸带着欣赏之意,笑道:“这诗虽似简单,实则却是丰富极了,但到底因为是男儿执笔,所以写得的确含蓄有致,情景交融,言简意丰,一“知”一“冷”,通过写闺中少妇寒夜为征夫赶制冬衣的情景,尽显女子内心之凄凉,孤寂之“怨”——好啊。”
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
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如何哀怨,如何凄苦,诗中虽然未曾提到过,但之人却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
望着屋内的夜景,大公子陷入长久思绪当中,似乎是想起某些情景而受到了触动,习羽翎第一个发觉大公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她适时的让琴声变得舒缓一些,却不敢打扰到大公子的思绪。
那是秋末冬初的某个深夜,初冬的雪花早已下起,没有银装素裹那般美丽,令人感觉到是钻心刺骨的冰冷。
某处破败的小庙里,穿着破棉袄的夫人喜欢长时间坐在破旧的门板上,她怀里抱着的是个骨瘦嶙峋的男娃,因为长期进食不足,夫人早已无法母乳喂养这个孩子,使得孩子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饥饿中度过。夫人紧紧抱着怀中的孩子,但身上的破袄比路边的石头都来得冰冷,她想带男娃子离开,但却始终不知道该去想何方,于是她便一直坐在破旧的门板上,似乎在等着谁来接走自己。
一滴晶莹的泪珠,悄然的,缓缓的,慢慢的从大公子白皙俊朗的脸颊轻轻的缓落下来,舒缓的琴声让他忍不住深呼吸了一口气。
稍顷,
仿佛要从身体当中吐出一大口浊气似的,又像是要将某种不好的情绪全部排解出来,待得心绪逐渐恢复过来,他轻抿一口茶水,茶水有着淡淡余温,暖入心房,让他感觉到片刻心安。
“如果不能成为敌人的话,我很想跟这位唐大人成为朋友。”
随着舒缓的琴音逐渐消逝,大公子温暖一笑,说道:“唐大人真是一个琢磨不透的人啊。”
墨灵儿重新泡了一杯茶水,关心问道:“公子,您没事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