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五章 论策(下) (3 / 7)
但百姓对于商人始终保持重利的坏印象。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像傅院长这样开设学堂的人,从根本上将这个观念向着友善的方向进行讲解。
商人重利,乃是商人目的,也是商人经商的内核与根本,但绝不是说每一个商人为了利益都会选择不择手段,如此一来才能获得百姓的信任。”
许蛮蛮若有所思似乎明白了两人在谈论的事情。
傅院长却是很难改变如此关念,说道:“商人逐利,乃是与个人利益挂钩。既是个人的话,便是不可控的存在,又如何能够自省。”
唐逸看向许悲弘,说道:“若是从小入手呢?若是一名商人从小学习生人贤训,从小懂得尊师重道,从小懂得守法经商,先生认为这位商人还是不懂得自省吗?可能还是会有的,但却从根本上已经改变了大多数人想法。”
许悲弘觉得唐逸这个念头有些理所当然,但又觉得挺有道理,想要反驳他的观点,却又找不出合理的说法。想要转变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就好比改掉一个人十几、二十年的习惯,需要慢慢的解释才行。
唐逸不急不缓说道:“我们都已知晓,商人逐利自营自利,所以朝廷想要管理显得有些困难,为了世人不受利益诱惑使得更多的人变成商人,所以朝廷便会在某些文书观念上,改变世人对商人的想法,例如当商人是可耻的,商人自私自利……例如,有一个人一辈子,你在山村之中种田,没什么,按照祖祖辈辈的方法去过,成亲、生子,死了葬在山里。可有一天你进了县城,看见那些花花绿绿的,又有一天你进了省城,看见更多让你反应不过来的东西,就好像你看见了那件衣服,你想要,你就去想办法……欲望开始和产生了……”
“当然大部分情况下都会老老实实打工赚那买衣服的钱,可一旦人有了欲望,有空子就总会去钻的。敢问先生,你觉得到底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老实巴交的农民好管,还是一个心中已经有了欲望的商人来得好管呢?大朝数千万子民,大乾如今的法治,真能管住的有多少?他们有多少人,其实就是这样安安分分过一辈子的?商业再往前发展一步,又会产生如此的欲望呢?”
“所以从根本上,让读书人、让百姓对经商之人建立一种从新的认识。”
唐逸笑着说道:“这种时候,就不得不崇尚儒家的圣人贤训了。而事实便是如此,儒家真的伟大而不朽的,数千年的发展,商人的好处,并不是到了大乾才会有人发现的,若放开了商贾,那滚滚而来的利益,肯定也不是今天才有人知道。可为何千年以来,举世皆抑商,就连大乾亦是如此,其深层理由,是因为他们看见了后果。换句话说,如今大乾的法治,还不足与充当规则的建立者,所以无法对商人们进行约束,无法解决问题的话,最简洁快速的方法就是解决掉提出问题的人。”
“世人越有欲望,行为越是难测,越受诱惑,越是逐利而往,有空子就钻。我朝不抑商,有其好处,可文官贪钱武官怕死,民众贫弱,官兵得过且过,焉知不是这甜头带来的些许后果?其实……至少也要占一部分原因吧。”
许蛮蛮眉头微蹙,反对唐逸道:“你这话里边的意思是,商人逐利之学,最后会影响到大乾的发展?”
唐逸抿了一口茶水,笑道:“当然不是。这是一种发展,大乾底蕴早就有了,法治规条在商人发展过程中也在跟着发展,这本身是互相促进的过程,只能说,很多东西没能配合着跟上来,这就很麻烦,太复杂……要解决如今大乾的问题,再盯着商人、货币这些,希望国家介入经济,把什么岁入翻一番翻几番,国富民强然后解决所有问题,这显然是不可能。总不能在商业上尝到了甜头就死盯它一个,再发展下去,整个平衡只会更加倾斜,这太畸形了,出事是早晚的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