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吃醉蟹,喝秋茶,论天下!(中) (2 / 5)
有几次王阳明主动与唐逸讨论朝政。。亦或者引经据典高谈阔论。谁知唐逸立马没了半点心思,虽然不好拒绝与他这位御史搭话,但唐逸话里边却总是说着不着调的话语。
于是王阳明忍不住说道:“而今政事皆是秉持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心态,但唐兄却是这般特别。”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对大乾政事有利,臣子都应该把自己的身心全部献上才是。
唐先生却是脸色微滞,反问道:“如今大乾朝实施整顿田制、作丘赋、铸刑书这一系列的措施。
然而,老百姓们却始终没法很好的接受这些事情,你说这是为何呢?”
虽然不知唐逸为何这样说,王阳明却是起了兴趣,笑道:“这倒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他忍不住问道:“这是为何?”
唐逸说道:“此乃人心之事。”
王阳明略微沉吟,唐逸淡淡一笑说道:“人心是个千古命题,那么这个问题的中心点是什么是人心?”王阳明直接说道:“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白其是非,人之贤否,事之得失,天下之治乱,皆于此乎判。
由此可知,人心是一种判别和选择、权衡和朝向。正因此,许多大智如愚之人,便将人心视为治国平天下之本。”
唐逸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人心的确是一种判别和选择、权衡和朝向。但这话未免有些笼统。
我们老话常说“人巧胜于天”,这里的“巧”指的就是人心的不同。
一尺之面,亿兆殊形,此造物之巧也。方寸之心,亿兆异向,此人之巧也。然面貌,父子、兄弟有相肖者矣,至于心,虽骨肉衽席,其志不同行也。
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人与人之间经历不同、诉求不同、认识不同。人心自然不会完全一样。”
王阳明眼睛微亮,说道:“经历不同、诉求不同、认识不同,所以,有人能接受顿田制、作丘赋、铸刑书,有的人自然是无法接受这些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