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追忆潸然——道光皇帝驾崩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章 追忆潸然——道光皇帝驾崩 (1 / 6)
        静妃坐在假山旁的亭子里,亭旁是伞盖如云的青皮古松,冬日里不曾脱落的墨绿老叶中钻出一簇簇青绿的新叶,浸在晨起的微风中,送来松针的清香。

        “少年安能长少年,沧海尚变为良田。荣枯递转疾如箭,天公岂肯为公偏……”

        她默默念着李长吉的这几句诗,远远看着玩闹的姐弟俩,不由感慨起自己的韶华渐逝,竟已是儿女绕膝了,于是喟然叹了一口气:“做小孩儿真好,精神头多大,不知道什么叫发愁。”

        “哪儿有,主子看上去年轻着呢。”跟着她的大宫女明知道静妃这番感慨,并不是伤春悲秋,而是针对那孩子的牢骚,却仍是顺着她的意思说了句好听话。

        “你说……”静妃自顾自地笑了一下。仿佛是感慨又仿佛是询问:“这隔着一个肚子,可也是儿子吧?”

        清晨的阳光穿过松阴,在静妃月湛蓝的软缎旗装上投下斑驳的光斑,深深浅浅地浮动,映着她的脸上也出现了一种变幻莫测的神情。

        也许这就是孩子和大人间的分歧,大人看到的总是利益,而孩子需要的,却是感情。即使小的时候不明白,最终却仍是执着于自己要的东西。

        静妃隐隐有着一种担忧。。她的笼络或许能拴住养子的童年,然而毕竟只是手段,终有貌合神离的一天。而那一天,真的会来么?

        行人往来的交谈拖曳声、走街串巷小贩的吆喝声、店铺的招揽顾客声、骡车的吱呀声、旗下闲汉的插科打诨声……

        形形色色,打破晨时京师的静谧,代以一片喧嚣。虽然外间各省不时传来起义滋事的消息,天子脚下的京师之地,毕竟承平日久,所以九城繁华,蔚为可观。

        且不说走粮的朝阳门、走玉泉山之水的西直门、走煤的阜成门、走“南路烧酒”的崇文门那些达官显贵聚居之所,便是九门之中号称最贫的东直门。

        除生产木材砖瓦之外。。亦有一百五十余家店铺,升斗小民日常用度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无不齐备。

        回想去年的这个时候,正是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

        大家还盼着道光皇帝能过了正月十五,不料到了正月十三,皇帝的病情就急转直下。太医也拿不准药方,只能先用几味清补的方子维持住,等待皇帝交待大事。

        夜里皇帝召见的全是汉大臣,四位汉军机是“寿阳相国”大学士祁隽藻、尚书何汝霖、“穆门十子”之首的侍郎陈孚恩、曾国藩的座师季芝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