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章 天圣二年元日(三)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84章 天圣二年元日(三) (2 / 3)
        两岸百姓的激被点燃起来,纷纷振臂高呼“大宋威武、天下无敌”,人人喜笑颜开,商旅们奔走相告,河道两旁铺子的掌柜们纷纷喝彩,令小厮们拿出鞭炮“噼里啪啦”放了起来。

        车船所到之处鞭炮声声、高呼阵阵,经过两次大胜,大宋百姓的民族自豪感逐渐找了回来,战争胜利的成果不仅仅是杀戮和俘获,更多的是民心的回归。

        一个国家不但要让百姓安居乐业,也需要武力昌盛让百姓有安全感,屡输屡败会让平民百姓逐渐散失对朝廷的信心。

        以前的北宋在这一点上做的不是太好,当然仁宗皇帝是看到西北军费高企,两次加税后民生艰难而不愿再打仗,那一片善心是好,可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仁宗皇帝和大臣们没有看清楚党项和契丹的本质区别,汉化程度高的契丹讲究仁义礼智信,可以和平共处。而党项蛮子在张元那个汉的指使下是去汉化的,就像一头西北荒原的饿狼,怎么都喂不饱。

        报喜的车船来到州桥处,鼓吹班子奏乐,厢军们齐声高唱《精忠报国》,信使从船上牵下台湾府特意准备的大白马,翻骑上,背后三杆红旗飘飘,他手擎报捷的奏疏,一路疾驰,沿途不停高喊道:“六百里加急、南海报捷,六百里加急、南海报捷......”

        信使来到东华门前递上奏疏和令牌,守卫的皇城司军一看是昔同袍,他连忙唤来內侍将奏疏递入中,此时太后、皇帝与诸位大臣还在崇政议事。

        守卫军羡慕的对信使说道:“兄弟,你们去了台湾府可是真风光,我等在此守门甚是无聊。”

        信使笑道:“兄台,你若是受得了台湾厢军训练之苦,尽管前来。”

        军摸了摸头上的钢盔,嘿嘿笑了两声不吭气了,台湾厢军的训练他们不是不知道,如今皇城司仿照台湾厢军的法子加大了平里训练的强度,人人都大呼受不了,不知道台湾厢军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皇城崇政内,赵祯端坐于龙椅上,刘娥在后垂帘听政,审官院报广州阙守,少年天子赵祯朗声道:“众卿,广州城控制海外诸国,宝货所聚,前为郡守者,多不能称职,今宜选贤良之臣守之。

        王钦若出列持笏奏道:“太后,陛下,礼部郎中、直史馆陈从易素有清节,先朝累经任使,知彭州时屡次击退反贼,忠孝无双。知虔州适逢旱灾,上书先帝力保抢夺官仓上千饥民命,仁义无比,故臣等以为陈从易知广州殊为妥当。”

        朝中诸臣知晓王钦若所奏必是与太后已经商量过,一些忠直的大臣脸有不愤之色,其实平心而论,王钦若这次推举是公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