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章 宋辽榷场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1章 宋辽榷场 (3 / 4)
        辽国向大宋榷出的商品主要是牛羊牲畜、皮货、粗布、珍稀药材、产自东北女真人的东珠,一些手工雕塑等。

        大宋西域商路时时受到夏州李德明的干扰,很不稳定,来自西域的商人往往到契丹的南京、中京、上京交易,西域的香料、珠玉首饰便通过宋辽榷场卖到了大宋境内。。而宋朝的丝绸、瓷器、茶叶通过榷场又流向西域。

        辽国主要是靠东珠这般的奢侈品来骗大宋富豪的银钱,曾一度因东珠和青盐的走私引起大宋的铜钱大量外流。

        两国还有不少货物是禁榷的,比如大宋的铜铁、硫黄、焰硝、箭笥、明矾、金银等物资禁榷,辽国对大宋禁榷的主要是战马,即算少量卖出一些,也是骟马(阉马)。

        商贾们在榷场交易却不是后世那般面对面一手钱一手货,双方基本无法见面,是通过官方的牙人交易,一般都是以货易货,官方牙人会为双方定义货色,兜揽承交,收取官府的牙税。榷场为双方官方的交易带来了不少经济利益,且商贾来榷场互易也缴纳了些许商税。

        大宋和契丹的贸易本就不平衡,契丹的货物大宋完全可以不买入,不会影响大宋百姓日常的生活。可大宋的茶叶、丝绸是契丹的必需品,贸易一开始便是个一边倒的架势。双方私下里小动作不断,契丹贸易入超,于是走私食盐,契丹的盐便宜,大量走私到大宋。大宋对契丹的马匹垂涎三尺,便想尽办法让对方的商贾走私战马。

        宋辽两国当然也有合作,比如大宋的北方禁军远离南方粮食产地,运送困难,缺粮时还买过辽国的粮食,而辽国受灾时大宋也通过榷场卖平价粮食给辽国。

        丁睿所看到的榷场有点类似在吴梦在画册上描述的蔬菜批发市场,整个榷场过道是碎石铺地,旁边的摊贩则是石砖铺地,过道两侧均是横七竖八搭建的草棚铺子,砖瓦房极少。

        榷场里牛羊是最多的,此处的牛羊真是便宜,一头牛就买三贯钱,大宋可是要价五贯。也有些铺子摆放着牛羊肉干和一些插着鸟毛的雕饰,丁睿看着那雕饰格外不顺眼,想不到这玩意还有宋人喜欢。

        西域的香料和首饰倒是不少,还有些珠宝玉器、象牙、安息鸡舌香、胡椒、香叶等等。丁睿装作随意的问了问价格,因丁睿现下算是契丹这边的人,宋人也进不来此处,契丹商贾又和这帮教众熟识,倒是不避丁睿,都如实告诉了他。

        新城榷场不光是做宋人的生意,还有契丹南京道的商贾来买货,榷场里摆放着大量大宋的货物,丁睿甚至还看到了台湾产的物什,一家装饰奢华的店铺里摆上了台湾产的玻璃酒具和苏州的高粱酒。不过台湾目前的生产力太低下了,并没有能力大量供应商品。

        七郎一直跟在丁睿身后,看到丁睿对商品极有兴趣,便笑道:“吴小哥对商贾之术好似甚有兴趣。”

        丁睿道:“家父家母便是商贾,耳濡目染自然会有兴趣,契丹缺什么货物,可否从大宋贩卖些过来?”

        七郎到此处来的多了。。自然清楚,当下如数家珍的说道:“契丹缺少许多东西,如茶叶,那可是上上下下都喜欢。南朝的丝绸段子质地紧密厚实,表面光亮细腻,颜色花哨,契丹王公贵族很是喜欢。老百姓又喜欢大宋的麻布、铁锅,尤其是那铁锅,契丹的铁都拿去做兵刃,很是缺铁,可南朝不准铁锅出境,价格越发高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