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三章 廷上奏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六十三章 廷上奏对
        ■对于吐蕃在茂州一带的军事行动,众宰相与兵部官员众议策略是yu而不击,朝廷马上下令,命剑南道各州兵马全力戒备,分据各州,防止吐蕃进犯。同时在关nei道设立第二防线,以防剑南道被突破后,吐蕃大军jin ru关中。

        他们的策略虽趋于保守,但是在目前来说,还是比较稳妥的办法。一则guo都刚刚迁回长安,容不得纰漏,一旦吐蕃兵进关中,皇帝就得再度迁都回洛阳,哪怕只是暂时的,guo家威信朝廷体面也将一朝丧尽。

        再者,如今正是寒冬季节,大雪封途,行动不便,而且吐蕃是攻的一方,他们已经掌握了主动,同时在康、宁、川、陕一带都有吐蕃兵马调动,实难判断他们的主攻方向,如果主动出击,很容易被敌所乘,顾此失彼。

        所以在康宁川陕所有与吐蕃接壤州府陈兵防yu才是上策,至于茂州都督陈大慈主动出击,作ZHAN范围毕竟还是在茂州境nei,而且对付的也只是率先侵入剑南的第一LU吐蕃兵马,即便失败也不会对全局产生坏的影响,如果他能取胜,还有助于提高周军士气。眼下也只得听之任之,这也算是防中有攻了。

        对于吐蕃当前的军事行动,大周众臣的策略还是可圈可点的,武则天也赞成他们的意见,马上下了旨意。但是对于如何应付吐蕃和突厥的联手行动,众大臣就莫衷一是了。魏元忠重提旧议,建议答应吐蕃和亲以息干戈,梁王一派则据理力争,坚不妥协。

        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武则天也是委决不下。在nei政上她可以一言而决、乾纲du断,涉及到军事,尤其是具体的ZHAN略ZHAN术,武则天自知短chu·倒也不会轻率地表意见。

        就在这时,凉州都督唐休奉诏赶到了长生院。

        唐休本打算近日返回凉州的,因为连番大雪道LU难行,这才延误了行程。但是突然接到武则天的宣诏·唐休却并没有感到吃惊,囡为此前已经有Ke人登门拜访,提前和他透露过消息,并帮他分析了西域局势。

        唐休和郭元振一样,做为镇守西域的一方诸侯,军政经济都要抓,所以根本离不了地方豪强的支持·因此他们与当地豪强的关系都非常密切。而当地豪强大多与继嗣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是隐宗的一员。故而沈沐很容易就能通过这重重关系和唐休这位一方诸侯建立密切联系,并施加一定的影响。

        唐休赶到长生院后·武则天便让婉儿把吐蕃兵攻打茂州,且与突厥遥相呼应,似有联手,现今武周面临两面作ZHAN、chu境颇为艰难的事qing对他述说了一遍。

        待婉儿介绍已毕,武则天便道:“唐卿久居西域,shu悉突厥与吐蕃qing形,我朝如今两面作ZHAN,难免要捉襟见肘,唐卿可有liang策使我朝廷摆脱目前的窘境?”

        唐休心中本已有了方略·却不好马上直言,他佯做SI索了片刻,众官员都停止了争执·纷纷沉默地看着他。唐休蹙额沉SI片刻,向武则天长揖一礼,道:“陛下·臣以为,要想打破两面受敌的僵局,只有破坏突厥与吐蕃的联兵。”

        武则天颔道:“众宰相也是这个意SI。然则突厥与吐蕃若真的已经暗通款曲,同进同退,成联兵之势。朕要怎么做才能破坏他们的联盟呢?”

        唐休道:“臣以为,朝廷可以借助突厥十姓的力量来牵制默啜,默啜一旦退兵·则两guo联兵之势自然破解。”

        武则天沉默片刻,犹豫道:“朕若下诏·突厥十姓会应诏出兵吗?”

        对此,武则天还真没什么把握,或许突厥十姓部落不会公然抗旨,但他们只要消极执行,出工不出力,朝廷也是无可奈何,如果完全寄望于突厥十姓,而十姓部落不肯出兵,反而贻误了ZHAN机。”

        唐休自信地道:“臣以为,此计可行。

        东西突厥虽然同祖同宗,却早成世仇,况且东西突厥的根本之地都在草原,草原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如今默啜占据了突厥水草最丰美的地方,仅凭这一条,东西突厥之间便成不死不休之势。

        如今,默啜兵马尽出袭我中原,guonei武力空虚,对突厥十姓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陛下再能许以一定的好chu,那么突厥十姓必定会成为陛下的一支jing兵,奉诏直捣突厥腹心,解我朝廷之危。”

        武则天马上抓住了重点,要突厥出兵的关键是要有个足以打动他们的条件。武则天马上追问道:“依卿之见,朕要许以什么条件,十姓部落才肯出兵?”

        唐休慨然道:“最■的,是先许以大义名份!”!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