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67.统筹、高度、先天阵 (4 / 8)
于奇正看到他这个样子也纳闷了:我也不知道你说的什么秋闱、解状、乡贡是些啥玩意。就问你一下秀才这种最低等级的,怎么成了这样子?
这是因为他完全不了解当代科举情形。
科举制度,是前朝才真正创立定型的。在此之前,都是门阀世家把控着官吏选拔。
前朝总共享国三**,本朝至今不到三十年,也就是说这个制度就是这几十**。
当朝的科举,可于奇正在后世所以为的科举,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本朝,要想科举,就必须获得相对应的通行证——“生徒”或者“乡贡”。
先说“生徒”,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生徒的。
所谓生徒,指的是中央官学的毕业生。
中央国学又指的是什么呢?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大高等学府,统称“六学”。
其中,国子学是本朝的最高学府,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北大清华;
接下来是太学和四门学,就有点类似于复旦等“前十所”大学。
而律学、书学、算学,就类似于后世的“211”的级别。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校招生门槛都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想读这些学校,不是你家有钱就能读的,而是要当官。简单点说,就是门阀制度的残存。
举例说明,你老爹没个三品,就别指望呢个上国子学。想上太学或四门学,老爹至少是五品官员。
但是有一点,科举制度的目的就是打破门阀制度。如果就按照这个选仕,那和以前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也就没有任何区别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